译文: 感应发生在小腿肚,凶险,安居则吉祥。
含义: 感应向上蔓延至小腿(腓),象征感应加剧,容易冲动行事。此时若盲目跟随(凶),反而危险;若能安居静守(居吉),则可获吉祥。
九二故事:
春祭过后,艮山城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但玄感的心,却再也回不到从前那般全然止水。
那日祭典上惊鸿一瞥的悸动,并未随时间流逝而淡去,反而如同山间积蓄的雨水,悄无声息地渗透,汇集。
他的书斋窗口,正对着城西那片蜿蜒而下、直达兑泽的山坡。不知从何时起,凭窗远眺,成了他读书间隙最常做的、近乎无意识的动作。
起初只是偶然。
直到一个阳光明澈的午后,他放下手中的竹简,揉着有些酸涩的眉心,目光习惯性地投向窗外。
远远的,在那片连接山与泽的、绿意盎然的斜坡上,他看到了那个身影。
是淑女。
她正和几个泽部落的女子一起,在靠近水边的浅滩处采莲。春日暖阳洒在宽阔的泽面上,碎金万点,也勾勒出她弯腰采摘时的柔韧曲线。她那根乌黑的辫子,随着动作轻轻摆动,像极了泽畔垂柳的柔枝。
距离太远了,他看不清她的面容,只能辨认出那独特的身影和姿态。
可就在确认是她的一瞬间,玄感感到自己的小腿肚,猛地、不受控制地绷紧了一下。
咸其腓。
那感觉清晰而明确,不同于脚趾微动的隐秘,这是一种更接近行动的、蓄势待发的躁动。仿佛那部分的肌肉自己有了意志,催促着他:下去,走近些,去那片水泽边。
一股强烈的冲动,如同地下涌出的热泉,冲击着他素来沉稳的心防。
他想立刻放下手中的书卷,走出书斋,沿着那条下坡的小径,直奔泽畔。他想去听清她们采莲时的笑语,想去看看她沾染了水珠的眉眼,甚至想找个由头,与她说上一两句话。
这念头如此鲜活,带着灼人的温度。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收紧,攥住了微凉的竹简边缘。
然而,理智如同山间清晨的冷风,及时吹拂而至。
山城与泽部落,虽比邻而居,互通有无,但终究习俗有异,界限分明。山城重礼、守静、崇文;泽部落慕自由、喜动、擅渔猎。双方族人日常交往,多在固定的集市和庆典,私下里,尤其是年轻男女之间的贸然往来,极易惹人闲话,甚至引发不必要的误会。
他若此刻贸然下山,以何种身份?以何种理由?
一个山城士子,无故接近泽部落的采莲女……落在旁人眼中,会作何猜想?若被泽部落的人视为轻浮孟浪之徒,岂非唐突了她,也玷污了山城的声誉?
凶。
爻辞的警示,如同暮鼓晨钟,在他脑海中敲响。
冲动行事,前方便是凶险。非但不能拉近距离,反而可能将那日祭典上萌生的、微弱而美好的感应,彻底推远。
玄感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那带着书墨和木质窗棂味道的空气,似乎让他躁动的血液稍稍冷却。
他强迫自己移开视线,不再去看那泽畔扰人心神的身影。
他重新坐回案前,将注意力强行拉回到摊开的竹简上。那是记载着山城先贤哲思的典籍,字句艰深,义理幽微。往日他能很快沉浸其中,但今日,那些熟悉的文字却仿佛隔了一层薄雾。
小腿肚那一下绷紧的感觉,余波未散。
他仿佛能听到泽畔隐约传来的、模糊的笑语声,能想象到阳光在她发梢跳跃的样子。
执卷的手,指尖微微用力。
他闭上眼,默念了几遍静心的篇章。
再次睁眼时,眸中的波澜已被强行压下,恢复了惯有的沉静。他没有再看向窗外。
他知道,感应已生,如藤蔓攀附,由脚趾悄然蔓延至小腿。这是无法否认,也无法立刻斩断的。
但如何应对,却在于他自己。
爻辞有云:居吉。
安居,则吉。
并非逃避,而是以静制动,以守为进。在感应加剧、内心躁动之时,更要持守本位,安居静处。如同山体,任尔风吹草动,我自岿然不动。唯有如此,方能避开凶险,积蓄力量,等待真正吉祥的时机。
他选择了“居”。
并非枯坐。
几日后的清晨,玄感将一篮新摘的、还带着露水与清香的山间野果——些红艳的莓子与金黄的枇杷,交给常去泽部落集市交换物品的书童墨痕。
“将此物……交给兑泽部落的淑女。”玄感的语气尽量平淡,耳根却不易察觉地微微发热,“就说是……感谢春祭时,泽部落带来的祥瑞之气。”
墨痕眨眨眼,有些讶异,但并未多问,乖巧地应声去了。
玄感站在书斋门口,看着墨痕的身影消失在下坡的小径尽头,心中竟有些前所未有的忐忑。他此举,算不算冒进?是否会显得刻意?
他退回书斋,却无法安心读书,第一次觉得等待的时间如此漫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