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林辰走出家门,迎面而来的清晨空气带着些许寒意。
他裹紧外套,步伐稳健有力,朝着街道办走去。
昨天下发的任命文件已经生效,他的身份正式从副科长转为综合科科长。
今天是他履新后的第一个工作日。
办公室里,陈雪已经提前到岗,正将一叠材料整齐地摆放在他的办公桌上。
见他进来,她轻轻点了点头:“早。”
“辛苦了。”林辰回应了一句,放下包,环视了一圈这个自己即将长期办公的空间。
上午九点整,科室全体人员准时在会议室集合。
林辰站在讲台前,目光扫过众人。
几位老资历的同事脸上带着几分不以为然,而几个年轻人则神情专注。
“从今天起,我就是你们的直接领导。”林辰语气平稳,“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现在我们要做的,是把综合科打造成一个高效、透明、有担当的部门。”
会议一开始,他就拿出了准备好的PPT,投影在屏幕上。
“这是我设计的任务清单责任制。”他说着,点击下一页,“每个任务都会明确责任人、完成时限和验收标准,并且每周进行一次进度通报。”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低声议论。
“这不是变相加压吗?”坐在后排的一位姓李的老科员皱眉开口,“我们本来工作就多,再搞这些表格,效率反而会下降。”
林辰没有生气,只是笑了笑:“李哥说得没错,制度刚推出来的时候确实会增加一些工作量。但它的目的不是为了加压,而是为了减少推诿和扯皮。”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上个月文化广场项目之所以能顺利完成,就是因为每一步都有人负责、有据可查。我们不是要让大家更累,而是要让大家干得更明白。”
他一边说,一边调出几组数据图表,“这是去年综合科处理事项的平均周期,以及因责任不清导致返工的比例。大家看看,是不是值得优化?”
会议室渐渐安静下来。
“我可以理解大家的顾虑。”林辰换了个语气,“所以我会先试运行一个月,期间有任何问题,欢迎大家随时反馈。如果确实不合理,我们可以调整。”
会议持续了一个半小时,最终在多数人的默许中结束。
当天下午,林辰亲自监督安装了两个意见箱,分别放置在一楼大厅和三楼办公室走廊。
箱子正面贴着一张打印纸:
“有建议,大胆提;有问题,放心说。”
旁边还附上了匿名提交的方式说明。
“这东西能有用?”刘伟一边帮忙钉螺丝,一边小声嘀咕。
“有没有用,关键看怎么用。”林辰淡淡一笑,“至少,它是一种态度。”
接下来几天,意见箱陆续收到了几张纸条。
有的是关于流程优化的建议,有的则是对某些岗位职责划分的疑问。
林辰让陈雪统一整理后,在周五的例会上做了公开回应。
“比如这条建议,指出我们在跨科室协作时沟通不够顺畅。”林辰举起一张纸,“这个问题我已经跟其他科室负责人沟通过,下周开始试行‘联络人机制’。”
他的话音刚落,一位年轻的办事员忽然举手:“科长,有个事我想说一下。”
“你说。”
“上周五布置的那项报表任务,张姐让我做,但我问她要原始数据的时候,她说不清楚归谁管,后来拖到了截止时间。”
林辰眉头微皱,看了眼那位名叫张姐的女科员。
“张姐,你当时是怎么考虑的?”
张姐脸色有些不太自然,但还是硬着头皮说:“我以为那个数据是别人那边提供的,没注意交接。”
“那你现在知道是谁负责了吗?”
“……还不太清楚。”
“好。”林辰点点头,转身拿起桌上的任务分配表,“这是我们这周的工作台账,请你在十分钟内找到这项任务的责任人,并向全科室说明你的失误原因。”
会议室气氛骤然紧张。
张姐的脸色变了,支吾了半天也没说出个所以然。
“林科长,我觉得这也不能全怪她,大家都忙……”另一位同事试图打圆场。
“正因为大家都忙,才更要明确责任。”林辰打断道,“如果每个人都觉得别人该做,最后只会没人做。”
他站起身,走到白板前写下三个字:
“不推诿。”
“这三个字,是我们这个月的行为准则。”他转身看着众人,“谁再出现类似情况,我不止要追责,还要公示批评。”
会议室陷入短暂沉默,随后有人点头,有人低头不语。
这次事件之后,科室风气悄然发生变化。
任务不再像以前那样模糊不清,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
与此同时,政务公开日也如期举行。
现场来了不少居民,咨询的问题五花八门,从小区改造计划到低保申请条件,林辰都一一耐心解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