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绿洲后,商队沿着戈壁古道继续西行。风裹着黄沙,打在玄火鳞甲上发出“沙沙”声响,程啸天勒着玄火黑骊的缰绳,目光望着前方起伏的沙丘,心里却在反复盘算着老道长和“千面客”苏先生提到的定风玉。
若是真能找到这块能“镇风沙、引方向”的玉佩,该交给谁?师傅说要用来在西域为百姓开辟安身之所,可他知道,仅凭一块玉佩,在杨广统治的乱世里,根本护不住一方安宁。除非……交给真正能安定天下、善待百姓的人。
程啸天脑海里,不由自主浮现出“李世民”三个字。前世读隋唐史时,他便知李世民虽非开国皇帝,却凭一身雄才大略平定四方,登基后更是开创“贞观之治”,让百姓安居乐业,被各族尊为“天可汗”。这样的人,才配拥有定风玉,才能让玉佩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护佑更多百姓。
“只是,如今的李世民,怕是还只是个少年吧?”程啸天低声自语。算算年岁,杨广刚登基,李世民不过十多岁,还没开始崭露头角,想要找到他、将定风玉交给他,绝非易事。而且,杨广的人已在西域搜寻玉佩,若是被他们抢先,不仅李世民无缘得此宝物,天下百姓还要多受数年苦难。
“在想什么?”老道长策马走过来,见程啸天神色凝重,笑着问道。
程啸天回过神,斟酌着开口:“师傅,我在想,若是找到定风玉,咱们该如何用它?西域虽乱,可真正的根源在中原——只要杨广还在位,百姓就难有安稳日子。”
老道长愣了一下,随即了然笑道:“你倒是看得透彻。不过,定风玉的作用,远不止平息风沙那么简单。它不仅能指引方向,还能感知人心——心善者得之,能借玉佩之力凝聚民心;心恶者得之,只会加速自身覆灭。杨广就算得到它,也守不住。”
“那您的意思是……”程啸天眼睛一亮。
“玉佩最终会落到该落的人手里。”老道长望着远方,语气带着几分缥缈,“咱们现在要做的,是先找到它,不让它落入杨广手中。至于交给谁,日后自有机缘。”
程啸天点了点头,心里的思路渐渐清晰。不管怎样,先拿到定风玉,再找机会接触李世民——就算现在找不到,等瓦岗寨崛起、天下反隋势力齐聚时,总能遇到这位未来的明主。
就在这时,前方探路的商队护卫突然策马奔回,脸色慌张地喊道:“赵领队!不好了!前面黑风谷口,有好多隋兵守着,不让人过!”
“隋兵?”赵领队脸色一变,“他们怎么会在这里?难道是冲着咱们商队来的?”
程啸天和老道长对视一眼,心里都明白——这些隋兵,十有八九是杨广派来搜寻定风玉的,守在黑风谷口,是为了盘查过往行人,防止有人抢先找到玉佩。
“走,去看看。”程啸天催马往前,玄火黑骊踏着黄沙,很快就到了黑风谷口。只见谷口两侧的山坡上,站满了身穿铠甲的隋兵,手中长枪如林,谷口正中央,还架着几架弩机,对准了过往道路。一个身穿校尉服饰的中年男子,正坐在马背上,手里拿着马鞭,神态傲慢。
“站住!此路不通,赶紧绕道!”见程啸天靠近,一个隋兵厉声喝道,手中长枪直指玄火黑骊。
程啸天勒住马,沉声道:“我们是去高昌国做买卖的商队,为何不让过?”
那校尉听到声音,策马走过来,上下打量着程啸天,目光在玄火盘龙锤上停留了片刻,眼里闪过一丝贪婪:“做买卖?我看你们是想偷偷去高昌国古城遗址吧?告诉你,奉陛下旨意,黑风谷一带已被封锁,任何人不得入内!再敢往前走一步,别怪我们不客气!”
程啸天心里一沉——果然是冲着定风玉来的!黑风谷是前往高昌国旧都遗址的必经之路,隋兵守在这里,就是要阻断所有可能寻找玉佩的人。
“陛下旨意?可有公文?”老道长走过来,语气平淡地问道,“我们只是普通商队,若只是口头禁令,怕是不能服众吧?”
校尉脸色一冷,从怀里掏出一份黄色公文,扔给老道长:“自己看!这是陛下亲笔签发的公文,谁敢违抗,就是抗旨!”
老道长接过公文,仔细看了看,确实有玉玺盖的章,上面写着“封锁黑风谷,严查过往行人,严禁靠近高昌旧都遗址”。他将公文还给校尉,道:“既然是陛下旨意,我们自然不敢违抗。只是我们商队货物繁多,绕道的话,要多走十几天路程,还请校尉通融一下。”
“通融?”校尉冷笑一声,“陛下的旨意,也能通融?我看你们是心怀不轨!来人,把他们都抓起来,仔细搜查他们的货物,看看有没有违禁之物!”
几个隋兵立刻冲了上来,就要抓商队的人。程啸天眼神一冷,翻身下马,挡在隋兵面前:“慢着!我们只是商队,没有违禁之物,你们凭什么抓人?”
“凭什么?”校尉策马走到程啸天面前,马鞭指着他的鼻子,“就凭我是这里的校尉!我说你们有违禁之物,你们就有!再敢反抗,我就以‘抗旨’的罪名,把你们都杀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