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紫宸殿的晨钟刚歇,杨广端坐在龙椅上,手指摩挲着案前的玉如意,嘴角还带着几分笑意——再过几日,他便能乘坐龙舟巡游大运河,这几日连朝堂上的奏疏,都觉得顺眼了不少。
可这份好心情没持续多久,内侍捧着一份密报匆匆跑进殿,声音发颤:“陛下!急报!河西一带……河西一带出了反贼!”
杨广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一把夺过密报,展开一看,“李轨割据河西,自称大凉王”的字样如针般刺进眼里。他猛地将密报摔在地上,明黄的纸页散落一地,龙颜大怒:“反了!真是反了!高士达没剿灭,瓦岗寨没平定,如今又冒出个李轨!这天下是要乱了吗?!”
殿内文武百官齐刷刷跪地,头颅贴地,无人敢应声。杨广喘着粗气,目光扫过众人,语气带着狠厉:“朕派了薛世雄、冯孝慈,败了;派了杨林,也败了!如今连河西都敢有人称王,你们倒是说说,谁能替朕去剿灭这些反贼?!”
宇文化及在一片死寂中缓缓起身,躬身道:“陛下息怒。臣倒有一人举荐,定能平定反贼——御史大夫杨义臣。”
“杨义臣?”杨广眉头一皱,手指敲击着龙椅扶手,“你是说,杨林以前麾下那个杨义臣?”
“正是。”宇文化及连忙道,“杨义臣乃杨林之下第一人,不仅武艺高强,还精通兵法阵法,早年随杨林平定北齐残余势力,战功赫赫。此前因母亲病逝,在家守孝,如今孝期已满,正可启用。臣以为,派他去征讨高士达,定能不负陛下所托。”
杨广沉吟片刻——他虽对杨义臣印象不深,却也听闻过此人的名头。如今朝中能战的将领寥寥无几,杨林新败,宇文成都不是程啸天对手,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他咬牙道:“好!传朕旨意,封杨义臣为‘征东大将军’,赐他三万精兵,即刻率军前往益州,剿灭高士达!若能成功,朕封他为魏国公;若败,提头来见!”
内侍躬身应下,快步去传旨。宇文化及站在一旁,眼底闪过一丝算计——杨义臣是杨林的心腹,让他去打高士达,无论胜负,都能消耗杨林的势力,一举两得。
旨意快马送往杨义臣府邸时,瓦岗寨的聚义厅内,程啸天正捏着斥候送来的密报,指尖微微发紧。密报上“杨广封杨义臣为征东大将军,率军三万讨高士达”的字样,让他瞬间想起《隋唐演义》里的情节——按书中脉络,高士达正是栽在了杨义臣手里,不仅自己战死,麾下兵马也被打散,成了反隋势力中较早覆灭的一支。
“啸天兄弟,一万担粮草杨林已经送来了,卢方我已命人给放了。”徐茂公见他神色异样,凑过来问道:“是寨中出了什么事情吗?”
程啸天将密报递过去,眉头微蹙:不是寨中的事,而是这个叫“杨义臣”的,“他是杨林麾下第一猛将,精通‘八门金锁阵’,早年跟着杨林打了不少硬仗。据我推测,这次高士达可能凶多吉少了。”他顿了顿,语气带着几分不确定,“只是世事无绝对。希望高士达能坚持的住,多消耗一下大隋的兵力。”
徐茂公看完密报,脸色也沉了下来:“若是杨义臣真有这么厉害,高士达怕是危险了。虽说他与咱们非亲非故,可毕竟同是反隋势力,若是他败了,杨广的注意力,怕是又要转到咱们瓦岗寨身上。”
“军师说得对。”秦琼也附和道,“咱们得派斥候密切关注益州的动向,若是高士达真撑不住,或许还能暗中帮衬一把——多留一个反隋势力,就能多分散隋军一份精力。”
程啸天点头:“就这么办。让斥候日夜盯着益州方向,有任何动静,即刻回报。另外,咱们的操练不能停,尤其是锤兵和神箭营,得尽快形成战斗力,万一杨义臣灭了高士达,转头来打咱们,也好有应对之策。”
众人齐声应下,各自去安排。程啸天站在窗前,望着益州的方向,心里满是复杂——他虽不想看到高士达重蹈覆辙,却也清楚,杨义臣的三万精兵加上精妙阵法,高士达那点家底,怕是真难抵挡。这乱世棋局,终究还是朝着既定的方向,慢慢推进着。
消息传到太原唐国公府时,李渊正与李建成、李世民商议李秀宁婚后的安排。李世民看完密报,眉头微皱:“杨义臣出征,高士达怕是凶多吉少。若是他败了,瓦岗寨就成了隋军的主要目标,咱们的盟友压力就大了。”
李渊捋着胡须,沉吟道:“这倒未必是坏事。若是瓦岗寨被隋军牵制,咱们正好趁机扩充兵力。世民,你之前送去瓦岗的粮草,有没有跟程啸天提结盟的细节?”
“提了。”李世民点头,“程啸天说,只要咱们举兵反隋,瓦岗寨定会出兵相助。”而且等待时机成熟时,瓦岗寨所有人全部都会来我们李家军,为我们李家平定天下而战!
李渊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这,好,甚好!等日后大局已定,咱们绝对不能亏待瓦岗寨的兄弟们!不过,现在当务之急是盯着杨义臣与高士达的战局,若是瓦岗寨真有危险,咱们再出手相助,也能卖他们一个人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