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唐国公府,朱门高耸,飞檐翘角,透着几分庄重威严。府内议事堂中,檀香袅袅,李渊身着锦袍,端坐于主位之上,脸上满是掩饰不住的喜色。堂下两侧,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李建成、李元吉等一众心腹大臣与子嗣分列而立,神色肃穆却难掩期待。
“报——!”一名信使身披风尘,快步闯入议事堂,单膝跪地,双手高举密信,高声道,“启禀国公!二公子派小人前来送信,陇西战事大获全胜!”
李渊猛地站起身,急切道:“快呈上来!”
一旁的侍从连忙接过密信,递到李渊手中。李渊展开信纸,目光快速扫过,嘴角的笑意愈发浓郁,读到关键处,更是忍不住抚掌大笑:“好!好啊!世民果然没让我失望!临洮顺利拿下,金城也被程统领攻克,西秦大军更是全被我李家军收编,真是双喜临门!”
众人闻言,纷纷面露喜色,交头接耳,赞叹不已。李建成上前一步,拱手道:“父亲,二弟智谋过人,程统领勇冠三军,此番拿下陇西数城,我李家势力大增,实乃天赐良机!”
李元吉也跟着附和:“是啊父亲!有程统领这般猛将相助,再加上二哥的运筹帷幄,咱们统一天下指日可待!”
李渊点点头,将密信递给身旁的房玄龄,笑道:“玄龄,你且看看。世民在信中说,晋城交接事宜已妥善安排,程统领麾下的伍云召、伍天锡、雄阔海三位猛将,已领着三万瓦岗军返回瓦岗寨,只留下少量兵力协助我方接管,世民让我派人赴晋城主持军政。临洮那边也需要安排人员去接管。”
房玄龄接过密信,与杜如晦、长孙无忌一同传阅,片刻后,房玄龄拱手道:“国公,二公子考虑周全,三万瓦岗军撤回本寨,既不干涉我李家接管晋城,咱们又能增强我们自身实力,抵御其他反王,实乃双赢之举。如今陇西、金城皆归我李家所有,地盘大增,当务之急是尽快派人接管这些城池,安抚百姓,整顿军纪,稳固统治。”
杜如晦附和道:“玄龄所言极是。这些城池刚经战乱,民心未定,若不及时派人接管,恐生变故。而且窦建德、宇文化及等人对这些地盘虎视眈眈,迟则生变。”
李渊深以为然,沉声道:“你们说得有道理。当派心腹之人前往接管,确保万无一失。长孙无忌,你是世民的大舅哥,忠心耿耿,且处事稳重,我命你前往金城,接管军政大权,安抚百姓,整顿吏治,与世民交接清楚。”
“臣遵旨!”长孙无忌上前一步,躬身领命,“臣定不负国公所托,管好金城,不让国公失望。”
李渊又看向堂下一人,沉声道:“殷开山!”
“末将在!”一名身材魁梧、面容刚毅的将领应声出列,躬身行礼。殷开山乃是李渊的铁杆心腹,随李渊起兵多年,战功赫赫,忠诚不二。
“我命你率领五千兵马,前往临洮接管防务。”李渊语气坚定,“临洮地处要冲,是抵御西边势力的屏障,你到任后,务必加强城防,操练兵马,安抚归降的守军,确保临洮万无一失。”
“末将领命!”殷开山高声应道,神色坚定。
李渊再看向另一位心腹:“刘弘基!”
“末将在!”刘弘基出列行礼,他亦是李渊起兵时的核心将领,勇猛善战,深得李渊信任。
“金城刚被收编,局势尚不稳定,我命你前往金城,协助长孙无忌接管军政事务。”李渊叮嘱道,“你和无忌到任后,要善待降兵,安抚百姓,查明当地利弊,尽快让金城恢复秩序,为我李家提供粮草支援。”
“末将遵旨!”刘弘基领命退下。
房玄龄补充道:“国公,三位大人前往接管城池,需携带足够的粮草、军械与文吏,同时要严令将士不得扰民,务必做到秋毫无犯,以收拢民心。”
“此事我已考虑到了。”李渊点头道,“粮草军械由户部即刻筹备,文吏由吏部选派得力之人随行。你们三人出发前,务必约束好部下,若有敢扰民者,军法处置!”
“臣等谨记国公教诲!”长孙无忌、殷开山、刘弘基齐声应道。
商议完接管城池之事,李渊话锋一转,神色变得凝重起来:“对了,此前听闻王世充率领十万大军攻打瓦岗寨,如今陇西战事已了,伍云召三位猛将也已率军返回瓦岗,却不知瓦岗寨那边战况如何了?程统领虽勇,但瓦岗寨面对王世充的十万大军,怕是压力不小。”
众人闻言,神色也都沉了下来。李建成皱眉道:“王世充麾下也有不少猛将,十万大军非同小可,瓦岗寨能否抵挡得住,确实难料。若是瓦岗寨战败,王世充势力大增,对我李家也是一大威胁。”
李元吉接口道:“但愿程统领能再创奇迹,助瓦岗寨击退王世充。毕竟,王世充与我们也是潜在的对手,让他们两败俱伤,对我们更为有利。”
就在此时,又一名斥候气喘吁吁地闯入议事堂,神色急切却难掩兴奋:“启禀国公!紧急军情!瓦岗寨之战有结果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