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觞曲水之会虽已结束,照月台上的气氛却未减分毫。各派弟子三三两两聚在一处,或切磋武艺,或品评诗画,俨然一场武林难得的雅集。琉璃灯在晚风中轻轻摇曳,将众人的身影投在青石板上,交织成一幅生动的江湖夜宴图。
我正与程守、杨光等人闲谈,忽见点苍派少主楚云帆执箫而来。他今日穿着一袭月白长衫,更显得风度翩翩。
久闻北华五杰威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楚云帆含笑施礼,目光在罗蛮身上停留片刻,罗兄方才那手踏雪无痕,当真令人叹为观止。
罗蛮抱拳还礼,神色依旧冷峻:楚兄的三叠浪才是真功夫。
这时,云裳端着茶盏走来,闻言轻笑:两位何必互相谦逊?武学之道,本就各有千秋。她亲自为众人斟茶,动作优雅从容。
我注意到楚云帆看云裳的眼神格外专注,心中不由一动。这武林中倾慕云裳姑娘的年轻才俊,恐怕不在少数。
说到武学,程守忽然插话,我近日在斧法上有些困惑,不知楚兄可愿指点一二?
楚云帆欣然应允,二人就在场中切磋起来。程守的开山斧势大力沉,楚云帆的玉箫却总能以巧破力,每每在间不容发之际点向斧法的破绽。不过十余招,程守便收斧大笑:妙极!楚兄这一点,正好解了我多日的困惑!
杨光看得手痒,也取出双锏:楚兄,我也来讨教几招!
一时间,场中成了各派弟子切磋交流的盛会。关帅的关王刀对上了金陵沈家公子的判官笔,赵泽的金锤与岭南温家小姐的金粉绝技相互辉映。就连玄冲老爷子也忍不住下场,指点起几个年轻弟子的招式。
我站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忽然听见身后传来空远大师温和的声音:少年人,你觉得他们谁的武功更高?
我连忙转身行礼,略加思索后答道:回大师,晚辈觉得武功高低倒在其次。难得的是诸位侠士互相切磋、取长补短的气度。这才是武林之福。
空远大师赞许地点头:说得好。武林中人若都能如此,何愁倭寇不灭?
这时,云裳端来一碟精致的点心:爹,这是女儿新研制的梅花糕,您尝尝。
空远大师尝了一块,连连称赞。云裳又给众人分发,轮到罗蛮时,她特意挑了块形状最规整的。罗蛮接过时耳根微红,小心翼翼地捧着,倒像是捧着什么稀世珍宝。
楚云帆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箫声不自觉地带上了几分怅惘。他即兴吹奏一曲《梅花三弄》,箫声清冷孤高,与此刻热闹的氛围格格不入。
杨光悄悄碰了碰我的胳膊,低声道:看来有人要伤心了。
我正要答话,忽见玄冲老爷子朝我招手:玥儿,你过来。
我快步上前,只见玄冲与空远大师并肩而立。空远大师微笑道:小友今日那幅百寿图颇见巧思,不知可愿随老夫去书房一叙?
我受宠若惊,连忙应下。随着二位长者离开照月台,回头望去,只见琉璃灯下,罗蛮与云裳不知何时已并肩坐在石阶上,低声交谈着什么。月光洒在二人身上,美好得如同画中景象。
玄冲老爷子注意到我的目光,捋须轻笑:少年人的事,就让他们自己去琢磨吧。
空远大师也含笑点头:儿孙自有儿孙福。
我们三人的身影渐渐没入竹林小径,将照月台的喧嚣留在身后。今夜月色清明,险空山上处处洋溢着祥和之气,仿佛整个武林最美好的时光都凝聚于此。
随着空远大师和玄冲老爷子穿过竹林小径,照月台的喧嚣渐渐远去。月光透过竹叶的缝隙,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影。我们来到一处僻静的院落,院中种着几株老梅,虽未到开花时节,却自有一股清幽之气。
书房内烛火通明,四壁书架直抵屋顶,上面整齐地陈列着各类典籍。空远大师示意我坐下,亲自沏了一壶清茶,茶香顿时在室内弥漫开来。
小友可知老夫为何单独请你来此?空远大师将茶盏推到我面前,目光温和。
我双手接过茶盏,老实回答:晚辈不知,还请大师明示。
玄冲老爷子在旁笑道:空远兄是看中了你小子的机灵劲儿。今日那幅百寿图,可是让不少老家伙都刮目相看。
空远大师微微颔首:不错。那百个字,每个都暗藏武学精要,若非对各家武功都有所了解,绝难画出。更难得的是其中还有几处创新,可见小友悟性不凡。
我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大师过奖了。晚辈并不会武功,只是平日里喜欢观察,又得玄老爷子和各位兄弟指点,才略知皮毛。
不必过谦。空远大师从书架上取下一卷古籍,武林中人多重武功修为,却往往忽略了智慧的重要。殊不知真正的武学大家,无不是文武双全。
他展开书卷,上面绘着各种奇门兵器与阵法图样:就如这漕运连环船阵,若是只懂蛮力,纵有千军万马也难以攻破。但若能洞察其中关键,四两便可拨动千斤。
我仔细观看图样,忽然发现其中几处布置与在义庄发现的漕运图颇有相似之处。正要开口询问,却听见窗外传来细微的动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