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伊伯带外围,战略监控中心(SMC)——一个深埋于冰封小行星核心、依靠地热和聚变能运转的绝对隐秘据点。这里没有窗户,只有无尽的冰冷岩层和发出低沉嗡鸣的维生系统。巨大的环形主屏幕上,分割成数十个区块,分别显示着来自不同监测浮标、引力干涉仪、全波段电磁接收器以及深空光学望远镜的数据流。中心最醒目的位置,是“阴影-01”的实时轨迹模型和其周身空间各项参数的动态图谱。
时间,仿佛在这里被拉伸又压缩。当“维度静默探针”激活的指令从VSCC发出,跨越数十亿公里抵达前沿平台时,SMC内的空气凝固了。所有分析师、物理学家、军方代表,乃至通过加密链路远程接入的陈思远和张诚,都屏住了呼吸,目光死死锁在主屏幕的核心数据区块上。
等待是煎熬的,尽管理论上,效应传递和反馈的时间是以光速计算的,但对于高度紧张的精神而言,每一皮秒都如同一个世纪。
来了!
首先出现异常的,是超高精度引力波干涉仪的数据。那条原本平稳起伏、代表着“阴影-01”质量存在的优美曲线,在某个时间戳上,如同被一把无形的快刀精准地切断了!不是衰减,不是扰动,是归零!直接从可清晰辨识的信号强度,瞬间跌落至与宇宙背景噪音完全无法区分的水平!
紧接着,负责监测可能存在的、极其微弱的中微子异常流的探测器,其读数也同步归零。
布置在更远距离、用于捕捉任何可能电磁泄漏的射电望远镜阵列,其频谱图上,属于“阴影-01”可能散射或反射背景辐射形成的、那几乎不可察的特定模式,也消失了。
最令人震撼的是量子纠缠态监测单元。为了这次测试,人类冒险在之前的一次“有限干扰”操作中,向“阴影-01”附近的空间发射了数对处于纠缠状态的粒子。这些粒子本身不携带信息,但它们之间的量子关联性,可以被视为一种对空间本身“连接状态”的终极探针。此刻,监测屏幕显示,那几对纠缠粒子的关联性……被强行中断了!不是退相干,而是更根本的、仿佛连接它们的“空间线”本身被暂时“剪断”了!
所有这些现象,都指向同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实:在探针激活后的极短时间内,“阴影-01”及其周边极小范围的空间,与宇宙其他部分的“信息连接”被暂时、但几乎是绝对地切断了。它变成了一个信息层面的“孤岛”。
“持续时间……0.7纳秒!”一名紧盯着高速计时器的数据分析师,声音尖锐地报出了这个数字。
0.7纳秒!对于宏观世界而言,这短暂到可以忽略不计。但对于信息传递、对于可能基于极高频率运行的探测器核心逻辑而言,这无疑是一次极其突兀和彻底的“感官剥夺”!
效应结束,所有被切断的信号几乎在同一时刻恢复。仿佛那块被抽走的“信息积木”又被瞬间塞了回去。但SMC内没有人放松,所有人的心反而提到了嗓子眼——接下来,“阴影-01”会作何反应?
反应,几乎是立刻到来的,并且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首先,“阴影-01”那稳定维持了数年的亚光速巡航,戛然而止。它就像一辆在高速公路上疾驰的汽车,毫无征兆地踩死了刹车,从0.3c的速度瞬间变为相对静止状态。这种违反常规物理规律的、近乎瞬间的减速,本身就是一个强烈的非自然信号,彰显出其动力系统远超人类理解的先进性。
紧接着,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景象,通过深空光学望远镜(其镜头经过特殊处理,以极低频率、极短曝光时间捕捉非可见光信息)传回了SMC。
“阴影-01”那原本漆黑、光滑、几乎不反射任何光线的外壳上,数个原本完全黯淡、与壳体融为一体的区域,骤然亮起了幽紫色的、极其复杂的光纹!这些光纹并非静态,它们以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流动、变化、重组,构成了一系列无法理解的几何图案和能量回路。其变化频率之高,模式之复杂,远远超出了人类任何已知的显示技术或能量控制技术。
“它在自检!”一位精通外星人工智能模式的专家失声喊道,“它在用我们无法理解的方式,急速地扫描自身系统,排查刚才那0.7纳秒‘失联’的原因!这些光纹……可能是其内部逻辑核心在高速运转时,能量流溢出的外在表现!”
整个“阴影-01”,仿佛从一个冷漠的、无声的潜行者,瞬间变成了一个被惊扰的、高度警觉的……活物!那幽紫色的光纹,如同它骤然睁开的、充满疑惑与审视的“眼睛”,冰冷地扫视着周围这片突然变得“不对劲”的虚空。
这种高度活跃的状态,持续了大约三分钟。在这三分钟里,SMC捕捉到了远超过去数年总和的、来自“阴影-01”的微弱能量辐射和时空扰动数据。虽然依旧无法破译其具体含义,但仅仅是这些数据的模式和强度,就为人类理解“肃清者”的技术水平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宝贵样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