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国际金融中心顶层,吴峰的办公室内依旧是一片奢华。
他站在巨大的数据屏前,上面正显示着华安科技因性能利好而长阳突破的走势图。
他自言自语:
“技术优势,但在这个时代,舆论和信任,有时比技术壁垒更容易被摧毁。”
他轻轻挥了挥手,下达了指令:
“释放第一轮特殊弹药。目标,对准他们的根基之一供应链的公众形象。”
“是,先生。”
数小时后,一家在海外颇具影响力。
但时常以“揭露企业内幕”而引发争议的媒体《环球商业评论》。
在其网站头条位置发布了一篇长篇调查报道。
标题极具冲击力:
光鲜背后的阴影?
华安科技核心芯片代工厂被指存在严重环保违规与劳工权益问题。
文章声称,根据“内部人士”爆料和“实地调查”,
华安科技的主要代工合作伙伴。位于东南亚的“精密制造公司”。
存在偷偷排放未达标工业废水、压榨工人、工作环境恶劣等问题。
报道配发了数张模糊的、似乎是工厂排污口和拥挤宿舍的照片。
言辞凿凿,极具煽动性。
一家标榜技术向善、代表未来的明星科技企业。
其核心产品是否建立在破坏环境和牺牲底层劳工权益的基础之上?
这篇文章报道的真实性立刻受到了PMC公司和华安科技官方发言人的严正驳斥。
指其为“不实信息”和“恶意中伤”,但负面影响的涟漪已经迅速扩散。
嗅觉敏锐的对手们立刻抓住了这个时机。
之前那些关于估值过高的论调再次被翻出:
“如果连供应链都管理不好,如何保证产品的长期稳定和质量?”
“这样的企业,真的配得上如此高的估值吗?”
“技术先进固然重要,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更不可或缺。”
市场的情绪是敏感的。
尤其对于华安这样备受瞩目的公司,
任何负面消息,无论真假,都容易引发信任危机。
华安科技的股价,在创出新高后,上涨势头明显受阻,
开始高位震荡,卖盘再次悄然增加。
虽然跌幅远不如上次做空时剧烈。
但那种因技术突破而带来的乐观情绪立马被打破。
吴峰看着屏幕上开始泛绿的华安股价和再次活跃起来的负面舆论,内心止不住的高兴。
华安科技总部,危机应对中心的灯彻夜未明。
林志华坐在主位,面色冷峻。
屏幕上正实时显示着《环球商业评论》
那篇报道的传播路径和不断发酵的舆论热度。
公关总监、法务负责人、供应链管理主管。
以及王浩、陈影等核心成员悉数在座,气氛凝重。
林志华直接问向供应链主管:
“PMC工厂那边联系上了吗?”
“林总,已经第一时间联系了PMC的CEO。
他们对此感到极度震惊和愤怒,明确表示报道内容纯属捏造。”
供应链主管语速很快:
“他们正在准备详细的澄清材料。
包括过去三年所有的环保监测达标证书、以及工厂内部环境的真实影像资料。
他们怀疑照片是恶意摆拍。
愿意配合我们进行任何形式的调查以证清白。”
林志华点头:
“告诉他们,华安将与他们站在一起,共同应对这次恶意的诽谤。
要求他们尽快提供所有能自证清白的文件。
尤其是针对报道中具体指控的逐项反驳证据。”
他转向法务负责人:
“从法律角度,我们有什么立即可以采取的行动?”
“林总,我们已经完成了对文章的初步法律分析。
其中多处描述明显失实,构成了诽谤。
我们可以立即向该媒体平台发送律师函,要求其撤稿并公开道歉。
同时,我们已经开始收集证据,准备提起跨国诉讼。
虽然过程会很长,但这是表明我们强硬态度的必要一步。”
“立刻去办。律师函的措辞要强硬,同时抄送全球主要的财经媒体。”
林志华指示道,随即看向公关总监:
“舆论方面,我们的应对策略是什么?”
公关总监立刻调出准备好的方案:
“林总,我们计划分三步走:
第一,一小时内,在我们的官方全球渠道发布简短但有力的声明。
定调此为恶意中伤,表达对合作伙伴PMC的完全信任,
并强调华安科技对供应链合规性的高度重视和严格审核标准。
第二,在PMC提供详细资料后,最晚于明天上午,召开线上新闻发布会,
由PMC高管和我们供应链负责人共同出席,
出示权威证据,逐一驳斥不实指控,并开放媒体提问。
第三,邀请第三方权威机构对PMC工厂进行突击审查,
并将结果公之于众,彻底扭转舆论。”
林志华仔细听着,补充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