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粗盐”含有各种重金属和矿物质,长期食用会中毒。
而“精盐”则经过了一定的提纯,相对纯净,但产量稀少,价格昂贵,是权贵阶层的专属。即便如此,恐怕也远达不到后世的标准。
看着那劣质的油和散发着怪味的粗盐,文安彻底打消了用现有调料做菜的念头。用这些东西,就算他厨艺通天,也做不出能入口的菜肴。
文安站在原地,闭上眼,回想起来。那些关于制盐,提纯的方法或者视频,如同电影镜头般一幕幕脑海中放映着。
过了片刻,文安才睁开眼。
“王伯!”他转身走出厨房,对候在外面的王禄说道,“跟我再去一趟西市。”
“现在?”王禄看了看天色,“郎君,时辰不早了,尉迟国公他们怕是……”
“来得及!”文安语气坚决,“要买些东西,不然这饭没法做。”
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佐料,食材也不好,这可就不成了。
他必须尽快弄出能用的盐,还有,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其他的调味料。哪怕只有花椒、姜、茱萸之类的也行。
主仆二人匆匆出了门,直奔西市。文安也顾不上人多了,目标明确,先在市集上寻找各种香辛料。
运气不错,买到了一些花椒、干姜,就是价格不仅让王禄心疼,就是文安也是咋舌不已,这些胡商,来大唐简直就是来抢钱的。
之后文安甚至在一个胡商摊位上,找到了几种来自西域的、他叫不出名字但闻着有辛香味的植物种子,也一并买了些。还采购了葱、蒜等物。
接着,他找到贩盐的铺子,直接买了上百斤最便宜的粗盐,那盐贩子看他的眼神都透着古怪。然后又去买了大口陶缸、细麻布、木炭等物。
最后,文安在一家铁器铺找到了铁锅。
铁锅此时尚没有普及,多见于军中和勋贵人家,问了下价格,贵的惊人,不过炒菜离不了这玩意,文安买了两口,让一脸肉疼的王禄付了钱便离开了。
看着文安采购的这一堆东西,王禄一头雾水,但看着文安那专注的神情,也不敢多问,只是默默雇了辆车,将东西拉回家。
回到永乐坊家中,已是下午时分。文安立刻指挥王禄和闻讯过来的陆青安开始忙活。他让张婶和陆清宁先去将食材清洗、切割、分类备用,等他处理完盐再说。
“郎君,您这是要……”
王禄看着那上百斤粗盐和一堆奇怪的东西,终于忍不住问道。
“制盐。”
文安言简意赅。他记得粗盐提纯的大致原理,无非是溶解、过滤、重结晶。
虽然工具简陋,但基本原理相通,应该能有效去除大部分杂质和有害物质。
他让王禄和陆青安先将粗盐倒入大陶缸中,加入干净的井水,同时加入适量的锅底灰。
这个年代的锅底灰,是真正的草木灰,用来中和粗盐或者盐矿中的重金属或者有害毒质是再好不过了。
而且这玩意,这个年代几乎家家都有,是文安让张婶和陆青宁他们趁着自己采买材料的时候问坊中邻居家收购的,倒是惹来一阵议论。
待充分搅拌溶解后,制成饱和盐卤水。
然后将准备好的木炭砸成小块,与细沙、麻布层层铺垫在另一个底部钻有小孔的陶缸里,做成一个简易的过滤装置。
将饱和盐卤水缓缓倒入过滤缸,看着浑浊的盐水透过层层过滤,从底部流出来时,颜色果然清澈了许多。
接着,他们将过滤后的盐水倒入洗净的大铁锅中,开始生火熬煮。
这个过程需要耐心和控制火候。
文安守在锅边,不时搅动,防止糊底。
王禄和陆青安在一旁看着,只觉得自家郎君的动作熟练得不像生手,那专注的神情,仿佛不是在煮盐,而是在进行某种繁复的仪式。
随着水分不断蒸发,锅底开始析出洁白的盐晶。文安小心地将这些盐晶刮出来,然后又开始加入锅底灰和井水,和王禄一起搅拌成盐卤水。
如此反复五次,文安才将盐晶小心地收集起来,摊在干净的麻布上晾晒。
忙碌了几个时辰,直到天色渐暗,终于将那上百斤粗盐处理完毕,得到了约莫七八十斤颜色雪白、颗粒细腻的精盐。
王禄用手指蘸了一点新制出的盐,放入口中,眼睛顿时瞪大了。
没有一丝一毫的涩味和怪味,只有纯粹而强烈的咸鲜!这盐,比他在宫里时见过的、那些供给贵人们的“贡盐”品相还要好,味道更纯正!
他看向文安的眼神,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惊和更深沉的敬佩。
这位小郎君,究竟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本事?医术、诗才、营造、取暖……如今,连这困扰了无数人的毒盐,到他手中,竟能化腐朽为神奇!
“郎君……这……这真是……”王禄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
文安看着王禄的动作,都来不及制止。他想着牵条狗或者抓只鸡来试试的,这盐看着白花花的一点杂质都没有,不知道有没有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