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建安元年(公元 196 年)深秋,凉州武威郡的风沙比往年更烈,枯黄的芨芨草在城墙上瑟瑟发抖,远处祁连山的雪峰在昏沉天色中若隐若现。武威太守韦端府邸的书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满室凝重。韦端手持一份来自长安的密信,眉头紧锁,而他身旁站着一位身着素色襦裙的女子,虽不施粉黛,却目光清亮,眉宇间透着寻常女子少有的沉稳 —— 她便是韦端的儿媳、参军赵昂之妻,王异。
“文渊(赵昂字)刚从前线回来,说韩遂、马超的联军已兵临冀城,凉州六郡危在旦夕。” 韦端的声音带着难掩的焦虑,将密信递给王异,“朝廷援军远在关中,如今武威城内兵力不足三千,该如何应对?”
王异接过密信,指尖轻抚过泛黄的信纸,目光迅速扫过上面的字迹,沉吟片刻后说道:“公公,如今局势危急,若一味固守,恐难支撑。韩遂素来多疑,马超虽勇却少谋,不如派使者假意求和,拖延时日,同时暗中联络周边郡县,集结兵力,再寻破敌之机。”
韦端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素来知晓儿媳聪慧,却没想到她在军事谋略上竟有如此见地。一旁的赵昂也附和道:“夫人所言极是,韩遂与马超之间本就有嫌隙,若能加以离间,或许能瓦解他们的联军。”
就这样,在王异的提议下,韦端一面派使者携带重金前往韩遂军中求和,一面派人快马加鞭联络周边郡县的守军。而王异则留在府中,协助处理后勤事务,安抚城中百姓。
当时,武威城内人心惶惶,不少百姓都想逃离家园。王异得知后,亲自走上街头,向百姓们宣讲守城的重要性。她说道:“如今敌军压境,若我们四散奔逃,只会被敌军各个击破,家人也难以保全。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坚守城池,待援军到来,必能击退敌军,保卫家园。” 她的话语铿锵有力,充满了信心,让原本慌乱的百姓渐渐安定下来。
不仅如此,王异还将自己的嫁妆变卖,换成粮食和衣物,分发给守城的士兵和贫困的百姓。士兵们深受感动,纷纷表示愿意誓死守城。在王异的努力下,武威城内的士气日益高涨,为后续的守城之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建安十七年(公元 212 年),马超因父亲马腾被曹操杀害,联合韩遂等凉州军阀起兵反曹。次年,马超率军攻打凉州冀城,当时赵昂正担任冀城参军,王异与家人一同留在城中。
冀城是凉州的重镇,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曹操派夏侯渊率军前往救援,但夏侯渊的军队被马超阻拦在冀城之外,无法前进。冀城守军孤立无援,粮草也渐渐耗尽,形势愈发危急。
城中的官员们开始动摇,有人提议向马超投降。赵昂得知后,十分愤怒,却又无计可施。王异看到丈夫愁眉不展的样子,对他说道:“夫君,我们身为朝廷官员,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岂能向反贼投降?如今虽然形势危急,但只要我们坚守下去,总有转机。”
赵昂叹息道:“我也想坚守,可城中粮草已尽,士兵们疲惫不堪,百姓们也叫苦连天,再这样下去,恐怕撑不了多久了。”
王异沉默片刻,随后眼神变得坚定起来:“夫君,我有一计。我们可以将城中的老弱妇孺组织起来,让他们参与到守城之中,比如运送物资、照顾伤员等,这样既能减轻士兵们的负担,也能让百姓们感受到我们守城的决心。同时,我们还可以派人偷偷出城,寻找夏侯渊将军的援军,告知他们城中的情况,让他们尽快赶来。”
赵昂听从了王异的建议,开始组织城中的老弱妇孺参与守城。王异则亲自带领妇女们制作守城的器械,为士兵们缝补衣物。在她的带动下,城中的百姓们纷纷行动起来,原本低落的士气又重新振作起来。
然而,马超的攻势越来越猛烈,冀城的守军伤亡惨重。不久后,城中的粮草彻底断绝,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一些官员再次提出投降的建议,并且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
赵昂无奈之下,只好召集官员们商议对策。在会议上,王异挺身而出,对众人说道:“各位大人,我们深受朝廷恩惠,如今国家危难,正是我们尽忠报国之时。马超是反贼,若我们向他投降,不仅会背负千古骂名,家人也会受到牵连。况且,夏侯渊将军的援军随时可能到来,我们再坚持一下,或许就能等到援军。”
但此时,大多数官员已经失去了信心,他们认为冀城迟早会被攻破,与其城破后被杀,不如趁早投降。最终,在众人的逼迫下,赵昂不得不答应向马超投降。
王异得知这个消息后,悲痛欲绝。她对赵昂说道:“夫君,你怎能做出这样的决定?我们宁死也不能向反贼投降啊!”
赵昂无奈地说道:“我也是身不由己,若不投降,城中的百姓和士兵们都会遭殃。”
王异看着丈夫,眼中充满了失望和愤怒。她知道,一旦投降,自己和家人都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为了表明自己的忠君之志,也为了激励丈夫,王异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 断腕明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