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开宝元年(968 年),蜀地华阳(今四川成都)的一户刘姓人家,迎来了一个女婴。谁也不曾想到,这个出身寒微、自幼孤苦的女孩,日后会成为北宋历史上第一位临朝称制的皇后,更是被后世称为 “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的传奇女性。她,就是刘娥。
刘娥的祖上曾在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晋、后汉为官,可到了她父亲刘通这一辈,家道中落。刘通在宋太祖时期担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却在一次征战中不幸阵亡,母亲庞氏带着襁褓中的刘娥辗转回到蜀地娘家。可命运似乎总在捉弄这个可怜的女孩,不久后,母亲庞氏也因病离世,年幼的刘娥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女,只能寄养在母亲的娘家庞家。
寄人篱下的生活并不好过,庞家虽未苛待她,却也无法给予她太多关爱。为了生计,刘娥很小就开始学习击鼓、唱歌,凭借着一副好嗓子和灵动的身姿,成了蜀地小有名气的歌女。十几岁时,庞家为她安排了一门亲事,嫁给了当地一个名叫龚美的银匠。龚美手艺精湛,为人活络,本以为两人能靠着小手艺过上安稳日子,可蜀地历经战乱,经济凋敝,银匠生意越来越难做。
太平兴国四年(979 年),宋太宗赵光义灭北汉,统一中原的态势愈发明显。龚美听闻京城开封繁华,商机众多,便带着刘娥离开蜀地,辗转来到开封。可现实远比想象残酷,开封城虽大,却并非人人都能立足。龚美不善交际,银匠生意在京城毫无起色,很快便坐吃山空,甚至到了连房租都交不起的地步。
看着整日愁眉不展的丈夫,刘娥心里很不是滋味。她知道,再这样下去,两人迟早会流落街头。就在这时,龚美听说韩王府(韩王赵元休,即后来的宋真宗赵恒)正在挑选姬妾,他看着容貌出众、能歌善舞的刘娥,心里生出一个无奈的念头 —— 将刘娥送入韩王府,既能让刘娥有个好归宿,自己也能借此摆脱困境。
刘娥得知丈夫的想法后,内心十分复杂。她与龚美虽无深厚感情,却也是名义上的夫妻,如今要以 “姬妾” 的身份进入王府,无异于重新开始一段未知的人生。可她也明白,这是当下唯一的出路。最终,在龚美的周旋下,刘娥凭借着出众的容貌和婉转的歌声,成功进入了韩王府,成为了赵元休身边的一名姬妾。
赵元休当时年仅十六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刘娥虽出身寒微,却有着蜀地女子的灵动与温婉,而且她聪慧过人,不仅能歌善舞,还懂得察言观色,很快便赢得了赵元休的宠爱。两人整日形影不离,赵元休甚至为了刘娥,常常耽误读书和处理王府事务。
可这段甜蜜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太久。赵元休的乳母刘氏对刘娥的出身极为不满,认为她一个 “歌女” 出身的女子,不配留在韩王身边,更担心她会影响赵元休的前程。于是,乳母便将此事告知了宋太宗赵光义。宋太宗听闻儿子沉迷于一个出身低微的姬妾,勃然大怒,当即下令让赵元休将刘娥赶出王府。
赵元休对刘娥情深意切,怎舍得将她赶走?可君命难违,他不敢公然违抗父亲的旨意。无奈之下,赵元休只好将刘娥偷偷安置在王府亲信张耆的家中,让张耆好生照料。从此,两人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 “地下恋情”。赵元休每次思念刘娥,便会借着去张耆家拜访的名义,与刘娥私会。而刘娥也十分懂事,她知道赵元休的难处,从未有过半句怨言,反而在张耆家中静下心来,开始读书识字。她不仅学习儒家经典,还研究历史典籍,尤其是历代帝王的治国之道,这为她日后参与朝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至道三年(997 年),宋太宗赵光义驾崩,太子赵元休(此时已改名为赵恒)即位,是为宋真宗。赵恒登基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隐居在张耆家十几年的刘娥接入宫中。此时的刘娥,已经三十岁,岁月的沉淀让她褪去了年少时的青涩,多了几分成熟与稳重。
可后宫之中,等级森严,刘娥出身低微,又没有生育子嗣,即便有宋真宗的宠爱,也只能从最低等的 “美人” 做起。当时的后宫之中,已有郭皇后(郭氏)、杨淑妃(杨氏)等多位高位妃嫔,她们要么出身名门望族,要么育有皇子,对刘娥这个 “突然冒出来” 的美人充满了敌意。
郭皇后出身将门,其祖父是北宋开国功臣郭守文,父亲郭崇曾任安国军节度使。她为人端庄贤淑,深得宋太宗和宋真宗的认可,而且她还为宋真宗生下了三个皇子(可惜前两个皇子夭折,仅留下三皇子赵佑),在后宫中的地位稳固。杨淑妃则出身官宦世家,性格温和,与郭皇后关系融洽,也深得宋真宗的喜爱。
面对后宫复杂的局势,刘娥并没有急于争宠,而是选择了低调行事。她待人谦和,无论是对皇后、妃嫔,还是对宫中的宫女、太监,都十分友善,从不摆架子。同时,她利用自己多年积累的学识,常常在宋真宗处理政务遇到难题时,为他出谋划策。宋真宗每次与她谈论朝政,都觉得十分投机,对她的宠爱也越来越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