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余脉寒晶秘境,冰雾结界被金光撕裂。
德颐手持融合冰魄剑心的人皇剑,立于冰制祭坛之上。
残片与剑心彻底相融的瞬间,金光骤然冲天,刺破山谷穹顶,直贯云霄。
天地间骤然风起云涌,原本澄澈的天空被鎏金霞光铺满,云层翻卷如浪,竟化作万千甲士冲锋的虚影。
冰谷内的上古冰纹尽数亮起,与德颐玄甲上的龙纹遥相呼应,寒气与金光交织成网,将隐于暗处的时空逸散体无声净化。
人皇剑雏形在德颐手中震颤,剑身上龙纹流转,竟有金石之声破空而出。
就在此时,虚空中隐约传来朗朗诵诗声,苍劲豪迈,穿越千年时空:“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
诗句落处,金光虚影中浮现出大秦铁骑踏破六国的壮阔景象,与德颐周身涌动的人皇之力相融。
他抬手挥剑,剑风裹挟着霞光劈向虚空,那锋芒竟如当年秦王扫平天下般势不可挡,正应了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 的磅礴气势。
虚空中的黑雾溃散,诗声愈发清晰,带着三分洒脱、七分慨叹:“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
德颐感受到剑中力量愈发醇厚,玄甲上的虎符印记与剑心共鸣,耿恭等忠烈之士的气节化作暖流,与秦王统御天下的气魄交织,让他愈发坚定了自己的道心。
冰精灵悬浮在侧,周身冰纹与天地霞光共振。
诗声继续回荡:“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 。”
祭坛周围的冰壁上,竟浮现出会稽刻石、琅琊望海的虚影,与玄冰窟的上古纹路相映成趣,仿佛在诉说着历代王者守护天下的夙愿。
德颐举剑直指苍穹,人皇之力彻底爆发,金光如瀑倾泻。
虚空中的诗声陡然转沉,带着对兴亡更替的喟叹:“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
霞光中闪过骊山墓冢的轮廓,提醒着他权力巅峰背后的代价,也让他更加珍视守护万民的初心。
此时,远方又有浓浓的黑雾滚滚涌来。
德颐横剑身前,剑身上金光与冰蓝剑气交织。
诗声变得激昂,似在为他助威:“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 !”
剑风呼啸,竟凝聚出巨鲸破浪的虚影,撞向异动之处,瞬间将黑雾彻底驱散。
天地异相渐收,霞光中诗声缓缓落幕,带着无尽怅惘与期许:“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徐巿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
德颐握着初具雏形的人皇剑,望着渐渐平复的天地,心中了然。
秦王的雄业与悲歌已成过往,而他的使命,才刚刚开始。
冰精灵感知到寒晶秘境中未散的时空能量,轻声道:“昆仑余脉的时空裂隙还未闭合,这‘琅琊虚影’标记,或许藏着下一处秘境入口!”
话音刚落,祭坛中央的冰纹突然剧烈闪烁,一道鎏金光门在光晕中缓缓成型 —— 新的幻境已然开启。
德颐没有犹豫,迈步踏入光门。
刺骨寒气瞬间被海风取代。
眼前是琅琊台的壮阔景象:高台依山而建,石阶上刻满秦代篆文,顶端立着一块无字碑,碑前云雾缭绕,隐约可见秦军士兵操练的虚影。人皇剑突然震颤,剑身上金光流淌,竟与无字碑产生共鸣,碑面渐渐浮现出淡金色的诗行印记。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
虚空中传来低沉的吟诵声,苍劲的语调裹挟着千年的沧桑。
德颐抬头望去,云雾中浮现出一道白衣身影,虽看不清面容,却能感受到那股洒脱豪迈的气韵 —— 正是诗仙李白的精神投影。
“后生晚辈,持人皇之剑,守天下之责,难得,难得。”
李白的声音在山海间回荡,“当年始皇登此台,望东海而叹功业,却不知万世基业终有尽时。如今三界动荡,你手中之剑,可比始皇之威?”
德颐抬手举剑,人皇剑金光暴涨,将琅琊台的虚影照得愈发清晰:“晚辈不求功业如始皇,只求以剑护万民,止时空之乱,不让‘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的悲歌重演!”
话音落,无字碑上的诗行尽数亮起,“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的诗句如金戈铁马般在幻境中炸响。高台之下,秦军操练的虚影突然动了起来,与德颐周身的人皇之力相融,化作一道道金光剑气。
李白的笑声在云雾中响起:“好一句‘护万民’!始皇求不死药而‘茫然使心哀’,徐巿楼船一去不返,终是错付。你既持人皇剑,当知剑之真谛 —— 非为争霸,而为守护。”
他抬手一挥,云雾中浮现出会稽岭的虚影,岭上刻石纹路与玄冰窟的上古冰纹如出一辙。
“此岭藏着人皇剑的另一处碎片线索,需以‘铭功之心’解锁,你且去吧!”
随着最后一句 “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的吟诵消散,琅琊台幻境开始虚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