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之困与苍生之重
洪险惊闻,心急如焚赴难途
在华夏大地广袤无垠的版图之上,风云变幻之际,一则关于孟门山的消息,如同一颗重磅巨石,投入了放勋平静的心湖,激起千层浪。放勋听闻孟门山那令人揪心的状况后,心中瞬间燃起了熊熊烈火,仿佛有千万只蚂蚁在内心疯狂啃噬,心急如焚。
身为万民之主,放勋的心中始终装着天下苍生,对百姓的疾苦有着切肤之痛。他深知孟门山的局势已然到了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关乎着无数百姓的生死存亡,每耽搁一刻,都可能带来无法挽回的灾难。容不得丝毫犹豫与迟疑,他即刻以果断而有力的口吻下令准备仪仗,而后匆匆朝着孟门山疾驰而去。
那仪仗在急促的步伐中,带着一种与生俱来、不容置疑的威严。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似在诉说着王者的使命;侍卫们身姿挺拔,步伐坚定,每一步都踏出沉稳的节奏。然而,尽管仪仗尽显庄重肃穆,却依然难掩方勋内心那如潮水般汹涌的焦急。他在车辇中坐立不安,时而望向车窗外飞速掠过的景色,时而握紧拳头,心中默默祈祷能够尽快赶到孟门山,阻止那可能发生的灭顶之灾。
放勋向来以仁德宽厚、睿智英明着称于世。他心怀天下,宛如那广袤无垠的苍穹,包容着世间万物;又似那温暖和煦的阳光,普照着每一寸土地。他对百姓的苦难感同身受,每一次听闻百姓受灾的消息,都如同利刃刺心,痛彻心扉。此刻,他的脑海中不断地浮现出孟门山可能出现的种种惨状:洪水如猛兽般肆虐,无情地吞噬着村庄与田野;百姓们在洪水中挣扎呼号,眼神中充满了绝望与无助。每一个画面都如同一把把尖锐的利刃,一下又一下地刺痛着他的心,让他更加迫切地想要赶到那里,为百姓撑起一片希望的天空。
险象环生,怒目相对风云起
当放勋历经一路的颠簸与焦急,终于赶到孟门山时,眼前呈现的景象犹如一场恐怖的噩梦,让他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心中涌起一股深深的寒意。
只见半个山崖在共工等人日夜不懈、近乎疯狂的开凿下,已然如崩塌的巨峰般塌进河道。那场面,仿佛天崩地裂,山摇地动。汹涌的洪水被这些突如其来的巨石阻挡,犹如一头被激怒到极致的猛兽,发出震天的咆哮。原本就气势汹汹的洪水,此刻更是变本加厉,水位以惊人的速度急剧上涨。
那洪水以排山倒海之势,如千军万马奔腾而过,迅速漫过了上游的村庄。村庄在洪水中摇摇欲坠,宛如狂风中的残烛,随时都可能熄灭。放勋仿佛已经听到了百姓们那凄惨的哭喊声,那声音在他耳边回荡,刺痛着他的每一根神经。
放勋站在高处,狂风如同恶魔的利爪,呼啸着扑面而来,试图将他那挺拔的身躯撼动。然而,他犹如一座巍峨屹立的高山,稳稳地站立着,任狂风如何肆虐,都无法动摇他分毫。他声嘶力竭地呼喊着共工的名字,那声音中饱含着焦急与担忧,仿佛要冲破这狂风暴雨的重重阻碍。
但那如雷般轰鸣的浪涛却无情地将他的声音瞬间撕碎,消散在这狂风暴雨之中,仿佛在无情地嘲笑他的渺小与无力。放勋心中的焦急与愤怒愈发浓烈,他深知此刻的形势已经到了万分危急的时刻,必须尽快找到共工,阻止这场可能蔓延的灾难。
就在此时,共工如同一头发怒的猛虎,从弥漫的烟尘中如闪电般冲了出来。他的身影在烟尘中若隐若现,却带着一种令人胆寒的气势。他手中紧紧握着那柄已经砍得有些卷刃的石斧,石斧在黯淡的光线中闪烁着冷冽的寒光,直指放勋的仪仗。
共工双眼布满了血丝,犹如燃烧着愤怒的火焰,仿佛要将周围的一切都焚烧殆尽。他的面容因极度的愤怒而扭曲变形,平日里的温和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此刻的他让人望而生畏。他大声吼道:“你懂什么!这水要淹死多少人!”共工性格刚烈,行事果敢,一向雷厉风行。此刻的他,被对洪水的愤怒和对百姓的担忧彻底冲昏了头脑,完全不顾眼前之人乃是天下共主,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尽快解决洪水的威胁,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镇定陈词,乐声婉转缓怒潮
放勋神色镇定自若,在这狂风暴雨、混乱不堪的场景中,犹如一座沉稳的灯塔,散发着令人安心的光芒。他缓缓摘下那象征着至高权力的王冠,露出被汗水浸湿的头发。汗水顺着他坚毅的脸庞滑落,却丝毫没有影响他目光的坚定。他的眼神犹如深邃的夜空,宁静而又充满力量。
他望着共工,目光中带着一种坚定而温和的力量,仿佛能穿透共工内心那如坚冰般的愤怒。放勋说道:“你凿开山体,南边的百姓怎么办?治水不是赌气,是要让所有生灵活下去。”放勋深知,治水绝非简单的一时冲动之举,而是一项关乎天下苍生命运的宏大工程,需要深思熟虑,权衡各方利弊,绝不能意气用事,否则可能引发更大的灾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