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3年7月15日,上海陆家嘴的晨雾还没散尽,林野的视网膜上就弹出了第七次空气质量预警。不是常见的灰色雾霾,而是刺眼的猩红——“极端生物气溶胶预警,建议居家,外出需佩戴A级生物滤膜”。
他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把全息屏幕上的预警窗口拖到角落。作为“方舟科技”的生物信息分析师,过去三个月里,这样的预警从每月一次变成了每天三次,就像某种不祥的倒计时。办公桌上的咖啡还冒着热气,杯壁上凝结的水珠顺着“方舟科技——为人类存续护航”的logo往下淌,在桌面晕开一小片水渍。
“林哥,这次的气溶胶样本分析出来了。”实习生小周的全息影像突然出现在办公桌对面,脸色比预警窗口还红,“基因序列比对上了,和三个月前东南亚‘赤潮’的病原体高度相似,但多了一段未知的逆转录片段。”
林野的手指顿在键盘上。“赤潮”——三个月前那场席卷东南亚的灾难,官方通报说是“极端藻类爆发导致的生物污染”,但业内都知道,那根本不是藻类。首批感染者会在72小时内皮肤溃烂,器官衰竭,最后整个人像融化的蜡一样瘫在地上,留下一滩暗红色的黏液。而现在,这种病原体出现在了上海。
他刚要开口,办公室的应急灯突然开始闪烁,淡蓝色的光芒把每个人的脸照得惨白。广播里传来AI冰冷的声音:“紧急通知,外滩区域检测到疑似感染者,启动三级封锁。所有人员不得离开办公区,等待生物安全小组核查。”
林野猛地站起来,透过落地窗看向外滩的方向。原本车水马龙的世纪大道上,几辆银灰色的封锁车正呼啸而过,车顶的红色警灯在晨雾中划出刺眼的弧线。更远处,东方明珠塔的观景台已经空无一人,只有几个穿着白色防护服的身影在塔下忙碌。
“林哥,你看这个。”小周把一份文件传过来,林野的视网膜上立刻显示出一段视频——外滩江滩上,一个穿着游客服的女人正蹲在地上,双手不停地抓挠自己的脖子,她的皮肤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红、溃烂,周围的人尖叫着四散逃跑,却没人注意到女人咳出的血滴落在江水里,瞬间晕开一片暗红。
就在这时,林野的私人通讯器响了,是妹妹林溪的头像在闪烁。他按下接听键,妹妹带着哭腔的声音立刻传了过来:“哥!我在南京路这边,刚才有个人突然倒下了,流了好多血!警察让我们往回跑,但现在到处都是人,我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林野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林溪今年刚考上上海大学,租的公寓就在南京路附近。他抓起椅背上的外套,刚要往外冲,就被两个穿着黑色制服的安保人员拦住了。“先生,三级封锁期间,禁止离开办公区。”
“我妹妹在南京路,她现在很危险!”林野抓住安保人员的胳膊,声音因为着急而沙哑。
安保人员面无表情地把他的手推开:“所有区域都已启动应急疏散,你的家人会得到妥善安置。请回到你的工位,配合核查。”
林野看着他们胸前“方舟安保”的徽章,突然觉得一阵寒意从脚底窜上来。方舟科技,这家宣称“为人类存续护航”的公司,在灾难来临时,首先做的却是封锁自己的员工。他回到办公桌前,手指颤抖着在键盘上敲击,试图黑入南京路区域的监控系统,却发现所有外部接口都已经被关闭,只剩下公司内部的局域网还在运行。
全息屏幕上,小周的影像还在闪烁,他的脸色越来越差:“林哥,样本里的那个未知片段……我好像在公司的绝密数据库里见过类似的。是去年‘普罗米修斯计划’的废弃片段,当时说是因为风险过高被终止了。”
林野猛地抬头。“普罗米修斯计划”——他只知道这是公司高层秘密推进的项目,具体内容从未对外公开。难道这次的生物污染,和公司有关?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灯光突然全部熄灭,只有应急灯还在闪烁。全息屏幕瞬间黑屏,紧接着,整个大楼开始剧烈摇晃。林野踉跄着抓住办公桌,看向窗外——远处的一栋写字楼顶部突然坍塌,钢筋混凝土像积木一样往下掉,扬起的灰尘在红雨预警的天空下,变成了一片灰蒙蒙的雾。
广播里的AI声音变得断断续续:“紧急……一级……启动……方舟……”后面的内容被一阵刺耳的电流声淹没。
林野的通讯器再次响起,这次是一个陌生的号码。他按下接听键,一个低沉的男声传来:“林野,我是陈默。你现在立刻去地下三层的生物实验室,那里有‘火种’的样本。记住,无论发生什么,都要把样本带出来。这是人类最后的机会。”
陈默——方舟科技的首席生物学家,也是林野的导师。三个月前,陈默突然以“身体不适”为由辞职,从此杳无音信。林野刚要追问,通讯就被切断了。
他看了一眼周围,同事们已经乱作一团,有人在哭喊,有人在试图砸开紧急出口的门。小周拉着他的胳膊:“林哥,我们快跑吧!这里太危险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