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冷雨接连下了三日,将京城笼罩在一片湿冷的雾气中。清鸢堂的隔离间早已住满了病患,大多是来自周边村落的孩童 —— 他们起初只是发热、咽痛,没过两日,身上就冒出了密密麻麻的红色痘疹,瘙痒难耐,哭闹不止。阿翠和周大婶戴着厚厚的棉布口罩,正小心翼翼地给患儿涂抹止痒的草药膏,空气中弥漫着艾草熏香和淡淡的药味。
“小姐,又来一位病患,是城西王员外家的小公子,发热已经两天了,身上刚出疹。” 阿明匆匆从门口走进来,脸上带着焦急,“王员外说,这几日城西已经有十几户人家的孩子得了这种病,都说是‘水痘’,连府医都束手无策,只能来求您了。”
苏清鸢放下手中的药方,快步走到门口。王员外抱着孩子,满脸通红,孩子在他怀里虚弱地哼唧着,额头滚烫,颈部已经出现了几颗透亮的水痘。她伸手摸了摸孩子的额头,又查看了痘疹的形态,眉头微微蹙起:“确实是水痘。这病传染性极强,尤其是孩童,抵抗力弱,很容易被传染。阿明,先把孩子送到后院的隔离院,用艾草水给孩子擦身,再喂一剂清热解毒的汤药,我随后就过去。”
阿明应声而去。张嬷嬷端来一杯温热的姜茶,递给苏清鸢:“小姐,您已经忙了三天了,连口热饭都没好好吃,这样下去身体会垮的。外面雨这么大,水痘怕是还会扩散,您可得保重身体啊。”
苏清鸢接过姜茶,喝了一口,暖意顺着喉咙蔓延到全身。她看着窗外连绵的雨丝,心中满是担忧:“水痘传染性太强,若是控制不住,恐怕会蔓延到京城,甚至宫中。那些皇子公主年纪小,抵抗力更若,若是被传染,后果不堪设想。”
话音刚落,就见一辆明黄色的马车停在清鸢堂门口,太监总管亲自从马车上下来,神色匆忙地走进来:“苏小姐,太后娘娘紧急召见,请您即刻入宫,有要事相商!”
苏清鸢心中一紧,看来她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她连忙交代张嬷嬷:“嬷嬷,这里就交给你了,隔离院的病患一定要仔细照顾,汤药按时喂,衣物用沸水煮沸消毒,绝不能马虎。”
“小姐放心,我会安排好的。” 张嬷嬷点头应下。
苏清鸢跟着太监总管快步走出清鸢堂,登上马车。马车行驶在湿滑的宫道上,两侧的侍卫比往日多了不少,神色都带着几分警惕。她透过车窗,看到不少宫人的脸上都戴着口罩,显然宫中也已经察觉到了水痘的威胁。
抵达慈宁宫时,太后正坐在软榻上,脸色凝重,旁边站着几位神色慌张的太医。看到苏清鸢进来,太后连忙招手:“清鸢,你可来了!快坐,哀家有要事问你。”
苏清鸢躬身行礼后坐下,轻声问道:“太后娘娘,可是宫中也出现了水痘病患?”
“是啊!” 太后叹了口气,语气中满是担忧,“方才御花园的小太监来报,说三皇子身边的伴读得了水痘,三皇子前几日还和他一起玩过!还有几位公主的宫女,也出现了发热的症状,哀家担心得很,怕皇子公主们被传染,所以急着找你过来,问问你有没有防疫的好法子。”
几位太医也纷纷看向苏清鸢,眼中带着几分期待,又有几分怀疑 —— 他们已经商议了许久,只想到了 “隔离” 这一个法子,却不知道如何彻底控制,如今只能寄希望于这位能治好太后风湿、揭穿诸多阴谋的民间医者。
苏清鸢定了定神,缓缓开口:“太后娘娘,水痘虽传染性强,但并非无法控制。臣女根据《毒医秘典》的记载和这些日子的经验,总结出三个防疫之法,只要严格执行,定能控制住疫情。”
太后眼中一亮,连忙追问:“哪三个法子?你快说说!”
“第一个法子,是‘隔离病患’。” 苏清鸢语气坚定,“凡是出现发热、出疹症状的人,无论身份高低,都要立刻隔离在单独的院落,避免与他人接触。隔离院要每日用艾草或苍术熏香,通风换气,防止病毒扩散。照顾病患的人,要戴口罩、穿干净的衣物,接触病患后用皂角水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太后点头赞同:“这个法子可行,哀家这就让人在宫中开辟隔离院,凡是有症状的人,一律隔离!”
“第二个法子,是‘衣物煮沸消毒’。” 苏清鸢继续说道,“水痘病毒怕高温,病患穿过的衣物、用过的被褥,都要用沸水煮沸一炷香的时间,再晾晒干净,这样能杀死衣物上的病毒,防止间接传染。宫中的御膳房、浣衣局,都要严格执行这个法子,尤其是皇子公主们的衣物,更要格外仔细。”
一位太医皱着眉头,疑惑地问:“苏小姐,衣物煮沸会不会损坏布料?尤其是那些珍贵的丝绸衣物……”
“人命比丝绸重要。” 苏清鸢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若是因为心疼衣物而导致病毒扩散,传染给皇子公主,后果可比损坏衣物严重得多。而且,普通衣物煮沸后并不会损坏,只是丝绸可能会有些变形,只需晾晒时小心整理即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