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昔日的荒山早已变了模样。
白墙灰瓦,檐角飞翘,庞大的建筑群依山而建,井然有序;药圃成畦,绿意盎然,空气中常年弥漫着清苦却令人安心的药香。
朗朗读书声与铿锵的辩难声时常从讲堂传出,又或是身着素净学子服的年轻人在师长带领下,于诊室内凝神脉诊,于药房内仔细辨药。
这里,便是天下医者心中的圣地——苏氏医学院。
自建成之日起,它便以一种超乎想象的速度崛起,光芒万丈。
其因有三:
其一,师资雄厚;三位致仕太医坐镇,本就是活招牌,加之苏晚不惜重金、诚心相邀,以及医学院“有教无类、济世救人”的纯粹理念,吸引了越来越多真正有才学、有抱负的大夫前来任教,他们不仅教授医术,更传授医德。
其二,教学无私;医学院藏书中,不仅有大量民间难寻的医学典籍,更有苏晚陆续拿出的、经过她整理和“合理化”的、超越时代的医学知识和诊疗手段(在外人看来,是她天纵奇才加上苏家秘传),更重要的是,面对瘟疫疾病,医学院从不藏私。
其三,践行大义。每当某地爆发瘟疫或遭遇大灾,苏氏医学院的反应总是最快,一支支由精深大夫和高年级学子组成的医疗队,会带着精心配制的药物和清晰的防疫手册,迅速奔赴灾区。
他们救死扶伤,控制疫情,并将各地不同变种、稍有差异的疫病症状、感染情况、用药效果等,全部详细记录在案。
这些珍贵的病例记录,会被迅速整理、刊印成册,名为《疫病疏议》,定期向天下公布,任何医者,只需付出低廉的工本费,便可抄录查阅。
这一举措,不知造福了多少苍生,又让多少民间大夫感激涕零,这意味着,他们不再需要凭一己之力艰难摸索,面对陌生疫病时有了参考和方向。
“遇大疫,看苏氏《疏议》”,成了天下医者的共识。
不过三五年光景,苏氏医学院之名,已如雷贯耳。
它是学子们向往的最高学府,是医者们心中的圣地,更是无数百姓口中念念不忘的活命恩人,其声望之隆,甚至超越了诸多百年武林大派和书香门第。
苏晚的心血,没有白费,系统面板上,“发扬苏家医术”的任务进度条,早已稳稳过半,并持续增长。
她并未停步。
在经营医学院、培养医学人才的同时,她早年布下的另一张网——“人间至味”酒楼,也已开遍大江南北。
这些酒楼生意兴隆,带来巨额财富支撑医学院这个“吞金兽”的同时,其人员往来复杂、消息灵通的特点,也让它成了一个天然的情报网络,无声无息地收集着江湖朝堂的各类信息,为苏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底气。
她专注于事业,权力、金钱、名声皆握于手中,人生可谓圆满潇洒。
唯有一事,常被家人或外人提及——婚事。
外祖父和舅舅们虽心疼她独立,却也盼着她能有个知冷知热的贴心人,然而,苏晚对此兴致缺缺。
这个世界就算涉及江湖武林,但也终究是古代。
一生一世一双人?还是有点难的,而她也不想再费心费力经营夫妻关系了。
而且好不容易这个世界风气还是比较开放的,她干嘛还要自己给自己找个男人呢,还不够麻烦的呢,现在这样多轻松啊!
当然她也并非清心寡欲,她欣赏美好的感情,也享受身心的愉悦。
于是,在个人生活上,她走出了特立独行的一条路,只谈恋爱,不成亲。
她容貌极盛,气质独特,地位超然,财富惊人,这样的女子,即便在男女之事上主动些,也无人敢置喙,反倒吸引了不少自信优秀的男子前来。
她有过几段恋情:或是才华横溢、吟诗作对的清贵文人;或是家世显赫的年轻权贵;甚至是江湖中潇洒不羁、武功高强的侠客……
每一段感情,她都真诚投入,享受过程,但一旦触及婚姻的承诺,或是对方流露出想要她放弃事业安于内宅的苗头,她便干脆利落地抽身离开。
“一次只一人”,是她给自己的底线和尊重,好聚好散,从不拖泥带水。
经历了四五段或长或短、最终都因理念不合而分开的恋情后,她看着医学院里跑来跑去的孩童,看着兄长们寄来的家书中关于侄儿侄女的趣事,又想着发扬苏家医术的任务夭夭一直没通知完成,难不成是因为血缘,她心中渐渐萌生出一个念头。
她需要一个孩子,一个流淌着苏家的血脉,且完全属于她自己的孩子。
不需要一个丈夫,只需要一个父亲提供最基础的精子便够了,至于教育、培养,她自信能给孩子最好的一切,实在不行还有空间里的【虚拟学习室】呢。
这个念头一旦生出,便迅速扎根生长。
她不再犹豫,冷静地从空间里取出了一枚“生子丹”,然后,从最后一位和平分手的、无论是容貌、智商还是身体素质都极为出色的前任身上,悄无声息地取得了所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