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雨林的晨露还凝在茶苗叶片上时,李伟已踩着没过脚踝的泥泞站在南美春芽分校选址地——他指间的老茧沾了红泥,掌心里那粒非洲茶籽被体温焐得愈发温润。“茶苗适应得比预期好,”沈亦舟举着土壤湿度计跑过来,冲锋衣后背印的“春芽全球”字样被雨林湿气浸得发深,“但粉丝‘基建工程师阿朗’刚发消息,模块化教学楼的建材在玛瑙斯港滞留了,海关清关要五天,而当地的雨季还有十天就到。”
“雨林里一涨水,建材根本运不进山里!”晓茶蹲在临时帐篷里刷着物流信息,帆布包上的茶芽挂饰沾了草籽,“粉丝‘外贸商阿杰’说玛瑙斯港的吊车不够用,要从里约热内卢调运,光转运就要三天。‘分校筹建专项捐款’刚收到120万,走跨境支付花了五天,现在能加钱请当地劳工提前修路,但雨林里的红泥路太滑,工人都怕出危险。”
“开直播!让春芽的‘全球智囊团’出主意!”周小雨的直播架刚固定在橡胶树上,镜头扫过远处被雾气笼罩的山峦,弹幕瞬间涌成绿色浪潮。“家人们!南美分校遇难题了!”她把手机对准脚下的红泥路,“建材卡在港口,雨季马上到,现在要赶在下雨前把路修通、把教学楼搭起来,求支招!”
“我来!”粉丝“雨林物流阿强”的留言秒顶前排,附带的亚马逊运输资质刷屏,“我在玛瑙斯做了八年雨林运输,有十辆水陆两用车,现在带着工人去港口接货,两天能把建材运到工地!”紧接着“路基工程师阿明”冒泡:“红泥路要铺棕榈叶和碎石防滑,我已经把施工方案发给‘阿朗’了,当地的棕榈叶资源多,成本低还环保!”“巴西华人商会阿峰”直接甩来转账截图:“我捐20万请当地劳工,再联系领事馆协调海关,保证清关加速!”晓茶盯着实时到账提醒,眼圈红了:“够了!现在路能修、货能运,分校肯定能赶在雨季前封顶!”
建材运输的难题刚有眉目,当地村落的紧急求助就来了。“村长的孙子发烧昏迷了!”翻译小何跑过来,手里攥着一张用葡萄牙语写的字条,“村里的巫医用了草药没用,离最近的医院要走四个小时山路,现在雨越下越大,根本出不去。”李伟立刻抓起急救包,沈亦舟已经把粉丝“急救医生阿伟”捐的便携除颤仪塞进背包:“‘阿伟’刚发了雨林急救指南,我们带着药过去,‘雨林物流阿强’的水陆两用车能开进村。”
雨幕中的村落里,茅草屋前围满了焦急的村民。村长抱着昏迷的小男孩,老泪纵横地用葡语重复:“求求你们,救救他。”李伟摸了摸孩子滚烫的额头,立刻用体温计测量——39.8度,伴随抽搐症状。“是高热惊厥,”他一边用粉丝“药企阿梅”捐的退烧药做物理降温,一边让沈亦舟联系玛瑙斯的医院安排直升机,“‘医生阿伟’说先降温止抽,直升机一小时内到,我们要稳住孩子的病情。”
孩子暂时稳定后,李伟看着围拢来的饥肠辘辘的村民,决定教他们做“茶芽藜麦饭”——结合南美饮食特点的邪修菜,用当地盛产的藜麦搭配春芽茶,既管饱又能补充营养。小琳从物资箱里拿出粉丝“厨具商阿冯”捐的便携铁锅,“李老师,用春芽茶汤煮藜麦对吧?‘营养师阿梅’说茶氨酸能缓解疲劳,藜麦的蛋白质含量高,刚好给村民补体力。”她打开保温桶,“这是粉丝‘农场阿丽’捐的有机春芽粉,拌在饭里特别香。”
“藜麦要提前泡二十分钟,”李伟往铁锅里加过滤后的雨林泉水,“水开后下藜麦,煮到颗粒透明时加春芽粉和少许盐,再焖五分钟。”她把煮好的藜麦饭盛进木碗,递给村长,“这是春芽的味道,吃了有力气,孩子好了以后,我们教你们种茶,以后就能吃饱穿暖。”
“春芽茶汤里的茶多糖能增强免疫力,”沈亦舟帮着分饭,“藜麦的膳食纤维能促进消化,特别适合雨林里的饮食习惯。”阿凯端着自己的那份刚要往嘴里送,被小琳用木勺敲了手背:“就知道吃!昨天偷吃村民的烤木薯,被猴子追着跑了半座山,今天还不长记性?快去帮‘阿强’卸建材,再偷懒就罚你吃一个月茶芽饭!”弹幕里“阿凯雨林糗事录”的表情包刷了屏,“美食博主阿强”留言:“这个藜麦饭配方我记下了,发‘雨林生存美食’专题,帮春芽传递温暖!”
直升机赶到时,孩子的体温已经降了下来。村长握着李伟的手,把一串用雨林坚果串的项链塞到他手里:“你们是神派来的救星。”他指着远处的空地,“那里有一百亩地,我们免费给春芽种茶,以后我们跟着春芽干,让孩子们都能读书、能吃饱。”李伟摩挲着项链上光滑的坚果,眼眶微微发热:“我们是一家人,春芽会和你们一起努力。”
南美分校的教学楼终于在雨季来临前封顶了。50名当地贫困生穿着粉丝“服装设计师阿乔”定制的校服——茶绿色上衣绣着亚马逊雨林图腾,深色裤子侧边有春芽纹路,兴奋地在操场上奔跑。“炒茶大师阿明”带着学生们走进实操车间,指着粉丝“茶机商阿伟”捐的全自动制茶设备:“这台机器能模拟手工炒茶的温度,你们先学理论,下周开始实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