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加迪沙的沙尘暴刚过,李伟的登山靴就陷进了难民营的黄沙里——胸前十字烟火金吊坠的链子被风吹得贴在脖颈,发烫的沙砾透过迷彩裤磨得小腿生疼。沈亦舟扛着联合国难民署的蓝色帐篷走在前面,防化眼镜上蒙着一层灰,“粉丝‘战地记者阿伟’的线报没错,阿尔沙巴布武装封锁了港口,难民营断粮8天,更糟的是高温引发的中暑和枪伤感染,昨天就有两个孩子没挺过去。”他指向远处的临时棚屋,一个母亲正用浑浊的海水给发烧的孩子擦身,旁边躺着个腿上渗血的少年,伤口敷着晒干的树叶。
“必须先建急救点和临时厨房!”晓茶蹲在军用地图上标注物资落点,帆布包上的急救十字刺绣被沙尘染成土黄色,“‘索马里烟火救援专项捐款’320万前天到账,走肯尼亚中转花了12天,现在能买高粱、鹰嘴豆和抗生素,但内罗毕的供货商说,物资要雇装甲车队绕开武装据点,至少7天才能到摩加迪沙。我们带的‘应急套餐’只剩150份,急救包也只够处理20个伤口,撑不过3天。”她刚说完,就听到棚屋传来撕心裂肺的哭声——那个用海水擦身的孩子,已经浑身抽搐失去意识。
“开直播!让后援团打通运输链,同步学急救!”周小雨的直播架刚固定在难民署岗楼的沙袋上,镜头先扫过难民营的惨状:光着脚的孩子在沙里捡骆驼刺,腿上缠满破布的难民靠在断墙上,接着对准那个中暑的孩子,“家人们!索马里45度高温,孩子中暑抽搐了!我们缺装甲运输船、防沙急救设备,更缺高温急救方法,求支招!”镜头一转,阿凯正笨手笨脚地给少年包扎伤口,把碘伏倒在树叶上就往伤口敷,弹幕瞬间炸了锅。
“阿凯住手!伤口不能用树叶!”粉丝“急救专家阿强”的留言秒顶红框,“用无菌纱布蘸生理盐水清创,撒上抗生素粉末,包扎别太紧!中暑孩子立刻移到阴凉处,解开衣物,用湿毛巾擦全身,重点是腋下、腹股沟,别用海水!”紧接着“物流老板阿峰”冒泡:“我在蒙巴萨有艘装甲运输船,现在装物资,雇了肯尼亚维和部队护航,5天内必到摩加迪沙港!”“医药商阿伟”甩来捐赠清单:“200套急救包、500支抗生素、1000片退热贴,从内罗毕空运,3天到摩加迪沙机场!”“索马里华侨商会阿明”发来定位:“我派本地向导接应物资,能绕开武装据点,现在就去和维和部队对接通行许可!”
晓茶盯着屏幕上跳动的信息,手指飞快记着物资清单,沈亦舟已经冲过去处理中暑孩子:“小琳,拿急救包的降温毯!李伟,准备口服补液盐!”他快速把孩子移到帐篷阴影下,解开沾满沙尘的衣物,用浸过凉白开的毛巾裹住孩子全身,“‘阿强’说高温中暑核心是快速降温,体温超过40度要物理降温结合补液,不能用退烧药,会加重肝肾负担。”李伟按1升水6克盐10克糖的比例冲好电解质水,用针管去掉针头,少量多次往孩子嘴里推,“孩子脱水严重,每分钟推5毫升,避免呛咳。”
临时急救点的帐篷刚搭好,就挤满了求医的难民。沈亦舟趁机开起“战地急救小课堂”,用索马里语和手势演示:“中暑分先兆、轻度、重度,头晕恶心是先兆,立刻喝电解质水;浑身无力是轻度,加物理降温;抽搐昏迷是重度,必须送医,但没条件时,记住‘移、解、降、补’四字诀。”他拿起无菌纱布,“伤口清创要从内往外擦,每擦一次换一块纱布,像阿凯刚才用树叶,只会引发败血症。”阿凯红着脸递过生理盐水:“沈老师我错了,现在就重新给少年包扎。”弹幕里“阿凯急救黑洞进化史”的表情包刷屏,“急救专家阿强”留言:“知错就改是好样的!再教你一招,枪伤出血用止血带,绕两圈系紧,每隔30分钟松一次,别直接绑死!”
处理完中暑孩子,李伟看着棚屋外排队的饥民,发现他们手里都攥着一种带刺的绿色果实——索马里随处可见的仙人掌果。“这东西能吃吗?”他指着一个老人手里的果实问本地向导,向导点头:“能吃,甜,但我们只会直接啃,吃多了拉肚子。”李伟眼睛一亮,立刻启动“烟火厨坊·就地取材”计划:“用仙人掌果和仅剩的春芽粉做‘急救营养糊’,既能补糖分又能救急!”
小琳从物资箱里拿出粉丝“厨具商阿冯”捐的防沙平底锅,“李老师,仙人掌果要去刺吧?‘营养师阿梅’说仙人掌果含维生素C,刚好能增强抵抗力,但鞣酸多,要煮熟才能去涩。”她戴着厚手套小心翼翼地削去果皮,露出鲜红的果肉,“这果肉真甜,比椰枣还多汁。”“去刺去皮后煮10分钟,捣成泥,加春芽粉和少量盐,用清水调成糊状,”李伟把平底锅架在防风灶上,火苗被防沙罩拢得很旺,“温度控制在37度,刚好适合肠胃虚弱的孩子。”
沈亦舟在一旁补充营养知识:“仙人掌果的果糖能快速升血糖,缓解低血糖;春芽粉的维生素C能促进伤口愈合,特别适合受伤的难民;加少量盐是为了补钠,预防中暑。”他盛了一小碗递给那个腿伤少年,“慢点吃,这是能帮你恢复力气的味道。”少年犹豫着尝了一口,眼睛瞬间亮了,三口两口就把碗吃空,又捧着碗伸到李伟面前。弹幕里“美食博主阿强”留言:“这个配方绝了!我记下来发‘战地应急美食指南’,配着仙人掌果处理教程一起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