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周书记的沉思,他相信苏正的“暗示”!
周克农的办公室里,时间仿佛凝固了。
陈秘书站在办公桌一侧,眼观鼻,鼻观心,努力将自己变成一尊没有呼吸的雕像。他能听见自己心脏在胸腔里沉闷地撞击,也能感觉到周书记身上散发出的那股无形的、令人窒息的压力。
书记没有发火,甚至没有再看那份报告一眼,只是将它锁进了抽屉。可正是这份平静,才最让人心悸。
周克农缓缓站起身,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双手负在身后。
他的目光越过县委大院里整齐的绿植,投向远方。清源县的县城不大,从他这个位置,几乎能将整个城区尽收眼底。那片规划整齐的新区,是他引以为傲的政绩;而那片灰扑扑、犬牙交错的旧城区,则是他心头的一根刺。
尤其是那几栋鹤立鸡群般杵在工地中央的破败小楼,像几颗烂掉的牙,不仅丑陋,还时时作痛。
他的视线,就落在那几颗“烂牙”上,久久没有移开。
苏正……
这个名字,在他脑海中盘旋。
周克农的政治生涯里,见过太多形形色色的人。有才华横溢的,有阿谀奉承的,有老成谋国的,也有野心勃勃的。但没有一个,像苏正这样。
这个年轻人,像一块棱角分明的石头,被投入了清源县这潭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的水里,没有被磨平,反而激起了一圈又一圈诡异的涟漪。
征地办的风波还未完全平息。王主任那伙人一夜之间财产清零,那种匪夷所思的“缩水”,至今仍是纪委档案里一桩解释不通的悬案。所有人都说苏正背后有通天的人物,可周克农知道,苏正最大的背景,就是他自己。而他周克农,绝没有那种点石成金,或者说,点金成石的本事。
那是一种他无法理解,也无法掌控的力量。
他一直以为,苏正只是运气好,恰好踩中了某个关键的节点,引发了多米诺骨牌式的崩塌。
但今天,这份报告,这段批注,让他不得不推翻自己先前的所有判断。
“富可敌国”。
这四个字,像烙铁一样,烫在他的脑子里。
这不是运气,这是宣示。
苏正是在明明白白地告诉他:我拥有改变事物本质的力量,一种不讲道理、颠覆逻辑的力量。上一次,我能让他们的钱“消失”;这一次,我就能让他们的钱“多出来”。
周克农的手指在冰凉的玻璃上轻轻敲击着。
他感到了久违的兴奋,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
作为县委书记,他手中的权力来自于组织,来自于规则。他的一切行为,都必须在规则的框架内进行。稳定,是他工作的生命线。
而苏正,代表着规则之外的未知。
他的方法,是真正的“釜底抽薪”,但抽的不是柴,是支撑这个世界正常运转的逻辑地基。
信任他?
就等于默许这种“魔法”的存在,将自己这位县委书记的权威,与一种近乎玄学的力量捆绑在一起。这是一场豪赌,赌赢了,旧城改造的难题迎刃而解,他周克农将收获巨大的政治声望;赌输了,后果不堪设想。他甚至无法想象,当“富可敌国”这四个字以一种荒诞的方式降临时,会是怎样一番光景。是银行系统崩溃?还是印钞机失控?
不信任他?
那就只能将这份报告斥为胡闹,将苏正这个人才……不,是“鬼才”,彻底打入冷宫。然后,继续让那几颗烂牙横亘在那里,让旧城改造项目无限期地拖延下去,让他周克农在市里、省里一次次地检讨、挨批。
窗外的阳光有些刺眼,周克农微微眯起了眼睛。
他想起了苏正早上递交报告时,陈秘书描述的那个样子——平静,坦然。
那不是一个愣头青的鲁莽,也不是一个赌徒的疯狂。那是一种胸有成竹的自信。他似乎笃定,自己会看懂,并且会做出他所期望的选择。
这份自信,究竟从何而来?
周克农缓缓转过身,办公室里的光线让他有些不适。他踱步回到办公桌后,重新坐进那张宽大的椅子里,身体深深地陷了进去。
他闭上眼,揉着眉心。
脑子里乱糟糟的,苏正的报告,王主任的眼泪,钉子户嚣张的嘴脸,李建国那张复杂的面孔……无数画面交织在一起。
许久,他睁开眼,目光重新变得清明而坚定。
风险,从来都是与机遇并存的。他能从一个乡镇干部走到今天的位置,靠的不是四平八稳,而是在关键时刻,敢于拍板,敢于承担责任。
苏正这把刀,是邪门,是诡异,但也是他手上最快的一把刀。
既然常规的刀具已经砍不动这块硬骨头,为什么不试试这把邪门的刀?
他看了一眼墙上的挂钟,又看了一眼桌上的台历。时间不等人了。
他对着门口的方向,用平稳的语调开口。
“小陈。”
“书记,我在。”陈秘书一个激灵,立刻应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