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太阳像一枚崭新的金质奖章,挂在清河县湛蓝的天幕上。然而,县一中上空的空气,却远不如天气那般明朗。
那张盖着县第一中学校长办公室红章的通知,被贴在了教学楼大厅最显眼的公告栏上。白纸黑字,措辞严谨,内容却像一块投入池塘的巨石,在整个教师队伍中激起了滔天巨浪。
“通知:为配合县有关部门对‘网络不实信息事件’的调查,请前日下午(周二)第四节课后,曾于主教学楼三楼东侧走廊逗留或经过的教职工,于今日上午十点前,至校长办公室登记说明情况。特此通知。”
通知很短,信息量却极大。
“有关部门”是哪个部门?“调查”进行到哪一步了?为什么偏偏是“三楼东侧走廊”?
老师们三三两两地聚在公告栏前,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前一天还在微信群里义愤填膺、转发“爆料”的几位老师,此刻却像被掐住了脖子的鸭子,脸色一阵红一阵白,眼神躲闪,不敢与旁人对视。
他们心里清楚,这已经不是普通的八卦了。学校用这种正式的方式介入,说明事情的性质变了。这不再是赵卫国一个人的“桃色新闻”,而是变成了需要“配合调查”的“事件”。
而那些平日里和赵卫国关系不错的老师,则长出了一口气,腰杆似乎都挺直了几分。他们看向那张通知的眼神,带着一种解气的快意。他们知道,这是反击的号角。
整个上午,县一中都弥漫着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诡异气氛。
……
县教育局,局长办公室主任张涛,今天的心情格外烦躁。他面前的龙井茶泡了三遍,依旧品不出半点滋味,只觉得满嘴苦涩。
他不断地刷新着那个本地论坛,想看看有没有新的“猛料”爆出来,或者有没有官方的定性通告。可那个帖子就像被施了定身法,除了下面又多了几百条骂赵卫国的评论外,再无任何动静。
这不正常。
按照孙局长的设想,这把火应该越烧越旺,烧到林正焦头烂额,烧到县政府不得不出面叫停那个该死的“智慧教育”项目。可现在,这火仿佛被一个无形的罩子给罩住了,看似还在燃烧,却无法蔓延开来。
一种不祥的预感,像藤蔓一样缠上了他的心脏。
就在这时,他的手机响了。是他在一中的一个“眼线”打来的。
“喂,老李,学校什么情况?”
电话那头,声音压得极低:“张主任,出事了!学校贴了张公告,让前天下午在三楼东走廊待过的老师,都去校长办公室登记!”
张涛的脑子“嗡”的一声,像是被重锤狠狠砸了一下。他握着手机的手,瞬间冰凉。
三楼,东走廊。
那不就是他……他拍照的地方吗?
怎么会这么精准?难道有人看见他了?不可能,他当时观察过,那里是监控死角,而且他只是短暂地停留了几秒钟。
“慌什么!”张涛对着电话低吼一声,与其说是训斥对方,不如说是在给自己壮胆,“学校的例行排查而已,你怕什么?身正不怕影子斜!”
挂了电话,他一屁股瘫坐在椅子上,后背的衬衫已经被冷汗浸湿。
去,还是不去?
一个声音在脑子里疯狂叫嚣:不能去!去了就是自投罗网!
另一个声音则冷静地反驳:必须去!你是教育局办公室主任,去学校检查工作是常态。如果全校老师都知道有这么个排查,唯独你这个“恰好”去过的人没出现,那不是不打自招吗?
他猛地灌了一大口凉掉的茶水,试图让自己冷静下来。
对,没什么好怕的。没有证据,谁能把他怎么样?那张照片拍得那么模糊,手机又是用不记名的卡发的帖子,IP地址也挂了海外代理。天衣无缝!
林正不过是在虚张声势,想诈唬出那个发帖人。自己只要表现得坦坦荡荡,去走个过场,就能彻底洗清嫌疑。
想到这里,张涛整理了一下自己的金丝眼镜和略显凌乱的领带,对着镜子挤出一个自认为足够沉稳的笑容。
“对,就是这样,例行公事而已。”
他拿起公文包,走出了办公室。那步伐,远比他自己想象的要僵硬几分。
……
县一中,校长办公室。
刘校长坐立不安,一杯茶续了四五次水,还是觉得口干舌燥。林正和昨天那个精干的年轻人小张,就坐在他对面的沙发上,一个气定神闲地看着窗外,一个正襟危坐,眼神锐利。
办公室里安静得可怕,只有墙上挂钟的秒针在“滴答、滴答”地走着,像是在为某个即将登场的人倒数计时。
已经有七八个老师来登记过了,他们要么是路过,要么是去办公室拿东西,刘校长都按林正的意思,简单问了几句就让他们离开了。
“林局,”刘校长终于忍不住了,“您说的那条鱼……真的会自己游过来吗?万一他……他不来呢?”
“他会的。”林正没有回头,声音平静,“因为心虚的人,比任何人都更想证明自己不心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