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把背包放在会议桌旁的椅子上,拉链还开着一条缝。保温盒贴着桌腿放好,外壳温度已经恢复正常,但她能感觉到里面有种轻微的震动,像是在等待什么指令。
会议室的投影仪亮着,墙上挂着一张空白的功能分区草图。建筑师站在屏幕前,手里捏着一支荧光笔,正皱眉盯着图纸边缘的弧度。陈明坐在另一侧,笔记本摊开,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遗迹分类编号。
“我们得先确定展陈逻辑。”陈明开口,“按年代序列排布最稳妥,观众才能理解文明演进过程。”
“可这不是考古陈列馆。”建筑师立刻接话,“这是未来科技体验空间!穹顶要用透明岩元素晶体拼接,白天透自然光,晚上靠材料自发光,整个建筑就像从地里长出来的。”
林晚没说话,走到桌边,轻轻把派蒙原型机从保温盒里拿出来,放在桌面中央。机器外壳还带着一点冷意,她手指轻点开关,派蒙的眼睛缓缓亮起蓝光。
“它能跑。”她说,“不是因为特效,也不是后期合成。是我们让它动起来的。”
房间里安静了几秒。
建筑师低头看那台小机器,又抬头看林晚:“你真打算用这种……‘非标能源’做全馆动力系统?”
“不是全部。”林晚摇头,“是核心展示部分。我们要让人亲眼看到,元素力不只是游戏里的技能,它是可以被引导、被控制、被安全使用的。”
陈明推了下眼镜:“但公众认知需要过渡。直接上高阶应用,容易引发误解。”
“那就从小孩子开始。”林晚抬起手,指尖凝聚寒气,冰晶在空中迅速延展,形成一座微缩迷宫模型。路径蜿蜒,转角处嵌入了微型感应器,顶部还有几道可升降的冰墙。
“比如这个。”她轻声说,“五岁以上的孩子可以进,走完一圈会触发风元素灯光秀。失败三次自动降级为静态导览模式。”
冰迷宫缓缓旋转,内部折射出七彩光斑,映在三人脸上。
建筑师愣住了:“这比BIM建模还直观……你是用手画出来的?”
“算是吧。”林晚笑了笑,“我女儿们昨天还在讨论怎么加机关。林星瑶想装喷雾,林晨曦说要考虑排水坡度。”
陈明看着迷宫,眉头慢慢松开:“如果把五行相生的动线逻辑嵌进去……火区出口连风区入口,水区终点通雷区起点……确实能让知识传递更自然。”
“那就这么定。”林晚点头,“主展区按元素属性分七大区域,每区末端设一个‘童趣入口’,用低功率元素装置做互动引导。安全标准全部对标儿童玩具国标。”
建筑师猛地抓起笔,在图纸上快速勾画:“那穹顶!双层岩晶结构,夹层注入微量风元素流体,遇到湿度变化会变色——晴天透明,雨天泛青,像呼吸一样!”
“名字我都想好了。”陈明突然说,“叫‘提瓦特之镜’怎么样?反映两个世界之间的共鸣。”
林晚看了他一眼:“挺合适。”
她伸手轻抚冰迷宫边缘,发现结构有点松动。刚想重新凝结,指尖忽然一热,一股熟悉的能量从体内涌出。冰晶瞬间变得更加剔透坚固,连接处形成天然承重弧线。
【获得“元素建筑师”称号】
【解锁冰元素高级应用——结构稳定型极寒凝结】
系统提示一闪而过。
林晚没说话,只是收回手。冰迷宫稳稳悬浮在桌上,光路清晰,毫无裂痕。
建筑师看得眼睛发亮:“这材料强度……已经超过普通玻璃钢了!能不能用在墙体支撑上?”
“理论上可以。”林晚说,“但得做分级测试。第一阶段只用于装饰性结构和展台底座。”
“我已经联系三家材料实验室了。”苏然的声音从门口传来。他走进来,手里拿着平板,“下周就能出抗压抗温变报告。”
林晚点头:“等数据出来再推进。”
陈明翻着笔记:“那展陈顺序呢?我是主张先放地质层样本,再逐步往上推演文明痕迹。”
“没问题。”林晚指着冰迷宫的一个岔路,“但每个大区入口要做情境还原。比如岩元素区,可以用光影+震动模拟璃月地下矿道;水元素区做成梅洛彼得堡的环形走廊,加点声音设计。”
“钟离的古董冷笑话可以当语音导览?”建筑师笑出声。
“别闹。”林晚瞪他一眼,“是严肃科普。”
“我知道。”建筑师收住笑,“但我真觉得,这种调性能打破传统博物馆的沉闷感。观众进来不是来看展板的,是来‘进入世界’的。”
“所以儿童区必须独立成块。”林晚强调,“五岁以下只能接触灯光反馈类装置,所有按钮位置高于一米二,紧急断能键要显眼。”
“我已经画了隔离带方案。”建筑师翻开平板,“用软性发光材料围栏,孩子靠近自动减速,触碰立即熄火。”
陈明补充:“教育手册也得同步做。图文版、音频版、手语版都要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