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王晨星和领导层深知,这种平衡是何等的如履薄冰。它依赖于持续的高压管理、精细的心理干预和领导者个人威望的支撑。资源的红线仍在缓慢而坚定地收紧,DSAS的阴影依旧潜伏在每一个角落。舰队就像一艘修补了无数漏水的舢板,勉强航行在暴风雨后的余波中,任何一个意想不到的浪头,都可能让它再次倾覆。他们需要一场实实在在的、哪怕微小的胜利,来证明他们的挣扎并非徒劳,来为这口高压锅提供一个真正的、哪怕短暂的泄压阀。
命运的转折,往往发生在最不经意的时刻。那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舰队标准日”,舰桥上的工作如同精密钟表般循规蹈矩地进行着。突然,来自前沿侦察单位——“探索号”科学船的一条最高优先级的、带有特殊加密标识的通讯请求,打破了常规的宁静。
通讯官接收到信号时,眉头微蹙,因为“探索号”此刻正处于一个预定的静默探测期,非紧急情况不应主动联系。当他将信号解码并呈现在主屏幕上时,整个舰桥的核心成员,包括正在审阅报告的林,都不由得屏住了呼吸。
信息很短,但每个字都重若千钧:
“报告旗舰,‘探索号’在预定航向修正点L-7星域边缘,发现高密度物质异常。初步远程光谱分析显示,存在大规模水冰(H?O)及多种稀有金属矿脉信号!重复,发现可采集资源!坐标已传输,请求进一步指示!”
刹那间,舰桥内落针可闻。随即,一股压抑着的、难以置信的激动情绪,如同电流般瞬间传遍了整个空间。每个人都明白这条消息意味着什么——不是在数据库里冷冰冰的数字,不是在遥远的理论中可能存在的星球,而是近在眼前、触手可及的、实实在在的补给!
“探索号”传回的数据流开始源源不断地涌入“希望号”的主计算机。全息星图上,在原本空旷的L-7星域,一个由数千颗大小不一的天体组成的、稀疏但范围可观的小行星带被清晰地标记出来。更详细的扫描数据逐项呈现:
水冰储量:初步估计,该小行星带核心区域的水冰总量,足以补充舰队当前水循环系统数年的消耗,并缓解生态农场的灌溉压力。这对于维系生命而言,是无价之宝。
金属成分:光谱分析揭示了令人惊喜的多样性:包括亟需的铂族金属(用于精密仪器和催化剂)、钛合金(舰体结构修补)、以及一些地球上稀有的、对聚变反应堆维护至关重要的特殊元素。
开采可行性:小行星带结构相对稳定,引力扰动小,且目标天体分布较为分散,有利于派遣小型工程船进行精确定点开采,风险相对可控。
科学官李琟博士的声音带着罕见的兴奋:“指挥官,这……这简直是沙漠中的绿洲!虽然规模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长期困境,但其战略价值无可估量!尤其是水资源!”
所有目光都聚焦在王晨星身上。他凝视着星图上那片被高亮标注的区域,脸上没有任何狂喜,只有一种极度专注的审慎。他深知,希望越大,失望的破坏力也越大。这突如其来的馈赠,也可能是一个陷阱,或是海市蜃楼。
在短暂的评估后,王晨星迅速做出了决策。他意识到,这个机会的价值,远不止于物质补给本身。它更是一个重塑舰队心理态势的千载难逢的契机。
他立刻启动了全舰队广播。这一次,他的声音中注入了一种与以往不同的、沉稳中带着力量的基调:
“全体乘员注意,我是王晨星。我有一个重要的消息向大家宣布。我们的‘探索号’在前方航线上,发现了一个资源富集区。是的,我们发现了水,发现了我们急需的金属。”
他刻意停顿,让这个消息在死寂的船舱中激起回响。可以想象,在每一个角落,那些原本麻木的面孔上,会闪现出怎样难以置信的光芒。
他继续道,将这次发现的意义提升到战略高度:
“这不仅仅是物资!这是命运给予我们的馈赠!是宇宙对我们坚持和韧性的第一次认可!它雄辩地证明了一点: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方向,努力寻找,希望就一定存在!这不是尽头,这只是开始!我们能够生存下去,我们必将找到出路!”
他没有过度承诺,而是将这次发现定义为一次信心的证明。他宣布,将立即组织一支精干的“资源采集特遣队”,由他亲自协调,前往小行星带执行采集任务。
接下来的数十小时,舰队进入了高度协同的“狩猎”状态。王晨星坐镇舰桥,进行全局指挥。数艘装备有精密钻探和提炼设备的工程船,在护卫舰的警戒下,如同谨慎的蜂鸟,靠近选定的目标小行星。
行动并非没有风险。微陨石流、不稳定的冰岩结构、以及设备在长期休眠后首次高强度运行的故障风险,都时刻存在。但王晨星的亲自督战,以及这次任务所承载的象征意义,让每一位参与行动的船员都爆发出超乎寻常的专注和勇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