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反复撕裂她意识的画面,是毁灭的瞬间。巨大的、吞噬一切的纯白闪光猛然爆发,并非火焰的红色,而是某种极致能量释放的绝对之光。她感到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抓住她,将她从那个即将湮灭的时空中粗暴地抛出。紧接着是难以形容的失重感和刺骨的冰冷,仿佛坠入永恒的、没有任何物质和能量的绝对虚空。这段记忆伴随着极致的恐惧和孤独感,每次闪回都让她如同再次经历一般,浑身冰冷,呼吸急促。
伴随画面而来的,还有一些断断续续、仿佛来自遥远广播的声音碎片,使用的语言并非人类已知的任何语系,但其含义却直接烙印在她的理解层面:“最终协议已失控重复协议失控,种子必须保存火种延续,是对抗寻找共鸣点唯一的希望,净化周期无法打破”。
这些只言片语,充满了绝望、紧迫感和某种未完成的使命意味,像是一个文明在覆灭前发出的最后加密指令。
在所有记忆碎片中,有一个意象反复出现,清晰度最高,也最让星萤感到灵魂深处的震撼——那是一个符号。
它由一个无限延伸、相互缠绕的双螺旋结构构成,类似生命的DNA链,但更加复杂、抽象,蕴含着宇宙级的几何美感。在双螺旋的中心,环绕着一个极其微小、却密度无限、散发着吸聚一切光芒的黑暗点——一个“奇点”。
这个符号出现在殿堂的墙壁上,出现在那些长袍身影的服饰上,甚至仿佛烙印在她自己的意识核心里。每当这个符号在脑海中浮现,星萤都会感到一种源自生命本源的悸动与亲切感,仿佛这是她种族身份的核心标志。
但与此同时,一种更深的恐惧随之而来。她莫名地、强烈地将这个温暖而神圣的符号,与“收割者”那种冰冷、吞噬、毁灭一切的特性联系在一起。仿佛,那个散发着死亡气息的几何体,与这个代表生命与传承的符号,是同一种根本力量的一体两面——如同创造与毁灭,诞生与消亡,是宇宙这枚硬币不可分割的正反两面。这个认知让她不寒而栗。
面对这越来越汹涌、越来越清晰的记忆浪潮,星萤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和沉重。这些记忆碎片非但没有解答她的身份之谜,反而带来了更多、更可怕的疑问。她是谁?她的文明为何毁灭?“收割者”与她的文明有何关系?那个“种子”、“共鸣点”又意味着什么?
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她唯一能倾诉和依赖的对象,只有王晨星。在一次记忆闪回导致她情绪剧烈波动后,她鼓起勇气,断断续续地将这些支离破碎的画面、声音和那个核心符号,详细地描述给了王晨星,随后也同一与李琟博士分享。
讲述的过程是痛苦的,如同再次揭开未愈合的伤疤。但她发现,将沉重的秘密分享出去后,内心的孤立感减轻了。王晨星专注的倾听和毫无保留的信任,让她感到自己不再是独自背负着这可怕的真相。
星萤的记忆倾诉,对于李琟博士和她的研究团队而言,无异于天启。这些碎片化的信息,虽然依旧模糊,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指向性极强的线索。
研究团队立刻投入到疯狂的解析工作中。语言学家尝试破译声音碎片的音律和逻辑结构;符号学家和物理学家深入研究“双螺旋环绕奇点”符号可能代表的宇宙学、生物学意义;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则根据殿堂的描述和气氛,推测该文明的社会结构和面临的终极危机。
星萤极有可能来自一个与“收割者”现象起源密切相关的、高度发达的远古文明。这个文明可能远比人类先进,甚至可能触及了宇宙的本源法则。
星萤并非意外流落至此的难民。她更像是被那个文明在覆灭前,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射”出来的一个“种子”或“信使”。她的救生舱、她的休眠状态、她体内蕴藏的特殊能力,都可能是精心设计的成果。
她可能承载着某种关乎“收割者”问题解决方案”的关键信息或能力。记忆中的“最终协议”、“种子”、“共鸣点”等词汇,暗示着她的使命可能与理解、规避甚至最终解决“收割者”的威胁有关。
“双螺旋环绕奇点”的符号,可能是理解一切的关键。它可能代表了那个文明的哲学核心、科技树基础,或者直接揭示了“收割者”的本质及其运作机制。
李琟博士激动地向王晨星汇报:“指挥官,星萤不是麻烦,她很可能是一个宝藏,一个活着的、来自远古的答案!她的记忆,是拼凑出‘收割者’真相和人类生存之路的最后希望!”
王晨星聆听着汇报,目光深邃。星萤的身份从“神秘的幸存者”转变为“古老文明的最后信使”,这并未减轻他肩上的责任,反而使其更加沉重。他们面对的,不再仅仅是一个强大的敌人,更可能是一个跨越了亿万年的、关乎宇宙生死轮回的宏大谜题。而星萤,正是解开这个谜题的唯一钥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