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星没有掩饰自己的疲惫,他瘫坐在沙发上,闭上眼,揉着刺痛的太阳穴。星萤没有说话,只是起身为他倒了一杯温水。
就在他接过水杯的瞬间,星萤开口了,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下一次,无论去哪里,我都和你一起面对。”
王晨星睁开眼,看向她。他看到的不再是那个需要他保护的女孩,而是一个眼神清澈、坚定,充满了自我意志的同伴。
“不要再把我当成需要被保护在安全区的对象了。”她继续说道,语气坚决,“我的命运,从你们发现我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和这支舰队,和你,紧紧地连在了一起。无法分割。”
她深吸一口气,说出了最重要的部分:“无论是作为你们理论中的‘钥匙’,还是仅仅作为‘星萤’这个人,我都要站在你身边。不是在后方等待,而是在前沿,共同承担。”
这番话,是一个宣言,是她对自身命运的主动接纳,也是对他毫无保留的支持。
王晨星凝视着她,心中百感交集。有担忧,有心疼,但更多的是汹涌的感动和一种尘埃落定般的释然。他深知,她是对的。他们早已是命运共同体,任何的分离都只会增加风险,削弱力量。
他没有劝阻,也没有豪言壮语。他只是伸出手,紧紧地、用力地握住了星萤的手。所有的信任,所有的依赖,所有的决意,都融入了这无声的触碰中。
“好,”他沉声道,声音有些沙哑,却无比坚定,“我们一起。”
共同的命运,早已将他们的灵魂牢牢铸在一起。
李琟博士的团队完成了对“校准者”理论与星萤生物特征匹配度的最终验证报告。那份冰冷的、充满数学符号和频谱分析图的文件,在王晨星手中仿佛有千斤重。他知道,他们无法,也不应该再对星萤隐瞒这个关乎她本质的、颠覆性的发现。但如何告知,成了一道难题。
在王晨星的私人休息室里,他与李琟博士进行了长时间的密谈。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罕见的犹豫不决。
“我们必须告诉她,”李琟博士语气坚决,但眼神中透着一丝不忍,“她有权利知道自己是谁,或者说她可能是什么。这关系到她的自我认知,也关系到未来的选择。”
“我明白,”王晨星的声音低沉,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但我担心这真相太过沉重。她刚刚找到一些平静和归属感。我们告诉她,她不是一个普通的失忆者,而可能是某个远古宏大计划的一部分,是应对‘收割者’的‘钥匙’?这会不会摧毁她?”
他们反复推敲着措辞,试图找到一种方式,既能传达核心信息,又能最大限度地保护星萤那敏感而尚未完全稳固的心灵。最终,他们决定:坦诚,但必须包裹在绝对的支持与关怀之中。重点不在于赋予她使命,而在于给予她知情权,并重申她作为“星萤”个体的价值。
他们选择在一个相对轻松的时间,在星萤那间可以看到星海的安静舱室里进行这次谈话。王晨星和李琟博士一起出现,神色平静,但星萤敏锐地察觉到一丝不同寻常的郑重。
李琟博士尽量用最平实、最非技术化的语言,从发现远古遗迹的信息石碑讲起,描述了“校准者”的概念——一种特殊的“共鸣体”,并非武器,而是在系统出现严重偏差时进行“非破坏性干预”的可能契机。她小心翼翼地避开那些可能引发恐惧的词汇,着重强调其“调节”而非“对抗”的性质。
然后,她将话题引向了对星萤的长期观测,用简单的类比解释了能量频谱的“镜像”匹配现象。“我们发现,”李琟博士的声音放缓,目光温和地注视着星萤,“你体内那种让我们感到温暖和安宁的能量特征,与‘收割者’的能量特征,在数学上存在着一种非常特殊的、镜像般的关系。就像……就像一把钥匙,天然对应着一把锁。”
王晨星紧接着开口,他的声音沉稳而充满力量,试图冲淡科学解释带来的冰冷感:“星萤,这只是一个发现,一个可能性。它不能定义你是谁。我们告诉你这些,是因为我们认为你有权利知道关于你自己的、我们所了解到的一切。”
星萤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脸上最初的好奇渐渐被一种深沉的、几乎凝固的平静所取代。然而,在这平静的表象下,她的内心正经历着一场翻天覆地的海啸。
当“钥匙与锁”的比喻传入耳中,仿佛触发了某个深埋在意识底层的开关。她下意识地抬起手,指尖轻轻抚摸着自己左手腕内侧那道自幼便存在、细如发丝、却无法记起来源的苍白疤痕。这道疤痕她从未在意过,此刻却仿佛灼热起来。
与此同时,无数个曾被忽略或无法理解的记忆碎片和感官体验,如同决堤的洪水般汹涌而至:
她想起自己总是对星空有一种莫名的、超越常人的亲和感,并非天文学家的兴趣,而更像是一种归乡般的宁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