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主屏幕上那近乎垂直飙升的脑波曲线,与维生舱内星萤身体上接连出现的生命征兆,如同两道强烈的闪电,劈开了监护室内积郁多年的沉闷空气。那一瞬间的绝对震惊过后,一股被压抑了太久的情感洪流,几乎要冲破职业素养的堤坝,喷涌而出。
然而,长期严格的训练和深厚的专业素养,在此刻发挥了关键作用。狂喜并未演变为失态的欢呼或混乱,而是迅速转化为一种高度凝练、极度高效的行动力。
主治医师李琊博士,这位在神经再生领域耕耘了数十年、见证过无数希望与失望的权威,此刻猛地从座椅上站起。他的动作幅度之大,让椅子向后滑出刺耳的摩擦声。他一步跨到中央控制台前,双手撑在冰冷的台面上,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他的胸膛剧烈起伏,镜片后的双眼死死盯着屏幕上那跳跃的数据,眼中闪烁着一种近乎灼热的光芒——那是混合了极度震惊、难以言喻的狂喜,以及一丝面对未知医学现象的纯粹好奇的光芒。
他的声音透过口罩传出,因激动而带着难以抑制的微颤,但每一个字都如同手术刀般清晰、果断、不容置疑:
“确认信号源!排除设备干扰可能性!” 这是第一步,确保这不是一场空欢喜。
“不是幻觉!重复,不是幻觉!生命体征呈现全面、爆发性激活态势!” 他几乎是吼出了这句话,既是对团队的宣告,也是对自己内心的确认。
“立刻启动最高优先级数据记录!我要每秒毫秒级的波形细节、频谱分析、全脑功能区耦合图谱!这是前所未有的案例,每一个数据点都是无价之宝!” 科学家的本能让他瞬间意识到这次事件无与伦比的科研价值。
“同步启动全面生理评估程序!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代谢指标、免疫状态……全部重新基准化评估!快!” 他需要立刻掌握星萤全身机能恢复的程度。
最后,他深吸一口气,压下翻腾的心绪,下达了最关键的治疗指令:“神经活化剂准备,提升至最高待命状态!但是——暂缓注射!重复,暂缓主动药物干预!” 他目光锐利地扫过众人,“我们要观察!观察她自主恢复的趋势和潜力!这比任何药物都更重要!”
他的指令,如同一连串精准的代码,瞬间激活了整个团队。
李琊博士的话音刚落,监护室内如同一个精密的仪器被瞬间启动,每一个“齿轮”都开始高速、精准地运转起来。
数据分析员双手如同幻影般在控制台上飞舞,调出层层叠叠的分析界面,实时追踪着脑电信号的起源、扩散路径和不同脑区之间的协同性,试图理解这奇迹背后的神经机制。
生命维持系统专员眼神专注,小心翼翼地微调着呼吸机的辅助参数,逐步降低强制通气比例,以适应星萤开始出现的自主呼吸尝试;同时密切监控着输液泵的速率,确保营养和电解质供应能跟上突然加速的新陈代谢。
临床护士长迅速而有序地检查着所有物理连接——电极贴片、传感器、静脉通路,确保信号传输的绝对可靠。同时,她示意助手将准备好的急救车推至更近的位置,各种强心、升压、抗惊厥药物以及除颤仪一应俱全,以最充分的准备,应对任何可能出现的意外波动。她的动作稳如磐石,但眼角微微泛起的湿润,暴露了内心的波澜。
记录员则飞速地在电子病历上记录着时间点、观察到的现象和执行的医嘱,每一个字都力求客观准确,为后续研究留下最完整的档案。
尽管没有人欢呼,甚至交谈都压到了最低限度,只有仪器运行的嗡鸣和急促的键盘敲击声,但整个监护室的气氛已经彻底改变。
每个人的脸上,那层因常年面对顽固疾病而积攒的疲惫与凝重,此刻被一种难以置信的喜悦和一种近乎神圣的使命感所取代。他们的眼神交汇时,会闪过一种心照不宣的激动;他们的动作,在精准之余,透露出一种被注入了全新动力的轻盈与迅捷。
他们守候了这么多年,日复一日地面对着几乎不变的曲线和体征,见证了太多医学的局限和生命的脆弱。希望,曾一次次燃起,又一次次在现实的坚冰前熄灭。而此刻,奇迹不再是教科书上的案例或遥不可及的幻想,它就真切地、爆发性地发生在他们眼前,发生在他们日夜守护的这位病人身上!
这不是那种缓慢的、渐进式的、需要漫长等待的“好转”,而是一种石破天惊的、仿佛被某种强大到无法理解的外力瞬间“点燃”的复苏!这种爆发性,既带来了巨大的喜悦,也带来了沉重的责任感和一丝敬畏——他们必须用最专业的行动,守护好这来之不易的火种,引导它平稳、持续地燃烧下去。
监护室内,所有仪器运行的嗡鸣、键盘敲击的脆响、甚至医护人员刻意压低的呼吸声,仿佛都在这一刻被无限拉长、淡化,最终凝聚成一种屏息般的绝对寂静。所有的目光,如同被无形的引力场捕获,不约而同地、牢牢地聚焦在中央那个透明维生舱中,那个沉睡了无数个日夜的身影之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