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早出晚归,风吹日晒,
辛苦挣来的钱,除了养家,
还得交保护费、管理费种种名目的支出。
等到这些一扣,
口袋里就真的没剩多少了。
可后来……
叶凡出现了。
他先从整顿码头着手,
把所有杂七杂八的费用全部取消,
完善了码头的收费制度,
禁止了任何人再乱收费。
这是节流。
接着,
叶凡开始了第二步——
开源。
他明确了当天渔获的收购价格,
不同种类、不同新鲜程度,都有详细规定。
节流加开源之下,
居民们的钱包明显鼓了起来。
这之后,
他又推动修路、搞建设,
街坊们每天都忙得团团转。
听到这儿,
汪明珠总算明白了,
原来这一切的改变,都离不开叶凡的推动。
而且很明显,
西贡的居民对叶凡十分敬重。
一提起叶凡,
大家眼睛都发亮,兴奋地说着“叶先生、叶先生”。
总而言之,
过去官府无能,治理不力,
西贡乌烟瘴气,
直到叶凡从鹰酱国回来,一切才开始转变。
治安、生活环境,
都得到了全面改善。
官府配合叶凡,不断推出利民政策;
社团也听从叶凡安排,乖乖配合。
街坊们还意味深长地告诉汪明珠:
“在西贡,只要你占理,叶氏集团的投诉电话比官府的还管用!”
这一番话听下来,
汪明珠只觉得心头热血翻涌。
叶凡的形象越发高大了。
但有一件事,汪明珠始终想不明白。
她问道:“可那些社团,为什么那么听叶先生的话呢?”
每回她一提起这个问题——
原本谈笑风生的街坊们,神情立刻严肃起来,语气也变得生硬:
“不知道!好好玩你的,问这么多干嘛?”
那态度,几乎等于明说:有些事,别瞎打听!
街坊们当然清楚内情。
叶凡摆八仙桌的故事,在西贡一带流传很广。
但他们绝不会对外人多说一个字。
他们分得清,什么能讲,什么只能关起门来自己人聊。
汪明珠一脸茫然,想不通为什么。
可一旁的石勇却心知肚明。
他既然调查过叶凡的背景,也查到了麻老板的事,自然就明白了前因后果。
其实麻老板的事,早就被注意到了。
如今他的规模已不是当初十几人的小作坊,而是上百人的“黑厂”——这里说的“黑厂”,是指没有正规执照,并非指压榨工人。
相反,在失业率攀升的时期,许多百姓突然丢了铁饭碗,生活陷入迷茫。
是麻老板收留了他们。
国厂倒闭,不是因为技术落后,而是订单枯竭,市场饱和。
官府调查麻老板为何能源源不断出货,一查,才发现他做的是走私A货。
这种生意,官府不便介入。不打击已算宽容。
看在市场低迷、涉及上百个家庭的份上,官府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暂未动他。
叶凡与上头达成了协议。
麻老板那边,现在只会更加安全,不会受到严查。
叶凡之所以能掌控西贡的八大势力,一方面靠的是绝对实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优厚的福利。
原先西贡的十几个帮派,被叶凡整合为八个,再加上A货等生意,赚的比以前更多了,自然都愿意跟着他。
这就像分蛋糕——原本十几个人分一块,现在叶凡拿出同样大的蛋糕,却只分给八个人,每人自然能分到更多。
更何况,叶凡还额外拿出更多好菜、美酒和饮料,让这八个人过得比以前滋润多了。
谁还会想掀桌子呢?
道理很简单,只看谁有本事拿出这么多资源。而现在,叶凡就有这个实力。
……
汪明珠叽叽喳喳地讲完了今天在西贡的见闻,又惊叹地看着身边排队的人,说:“真没想到,除了升级渔船,现在又多了一项新业务。”
“是啊,”李李眯着眼,悄悄瞄了一眼身旁沉默的石勇,笑吟吟地说,“凡哥常说,要让利于民,让大家吃饱穿暖,他一直在为这个目标努力。”
李李的小动作,自然逃不过石勇的眼睛。
他观察力敏锐,否则也不会被派来港岛执行任务。
他听懂了李李话中的含义,便微笑着问:“李李小姐,今天能安排我和叶先生见一面吗?”
“可以,”李李看看天色,夕阳已经西沉,“等我这边登记得差不多了,天应该也黑了。不如这样,我们忙完直接去码头小屋吃晚饭。”
“好。”石勇答应了。
汪明珠紧张地低头看了看自己的着装,问道:“我需要换一套衣服吗?”
她清楚叶凡仍住在那间小屋里,大傻也在那里。
想到要见长辈,汪明珠不由得紧张起来。
李李笑着安慰:“你现在这样子已经很好看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