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标准时间,14:32。
猎户座旋臂边缘,未编号星系,小行星带外围。这里的星空显得格外稀疏,远方的银河核心带像一条模糊的光纱,缺乏邻近恒星的照耀,空间呈现出一种近乎真空的纯黑,只有零星反射着不知名光源的冰岩碎片,如同鬼魅般无声滑行。
“导航官,报告最终位置校准。”李锐上校的声音在“破晓号”宽敞却略显压抑的舰桥内回荡,平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被漫长寂静旅程所磨砺出的紧张。他站在主战术台前,身形挺拔,岁月和无数次战斗在他棱角分明的脸上刻下了痕迹,但那双眼睛依然锐利如鹰隼。
“已抵达预定侦察区域坐标Alpha-Seven,距离主战场0.3光年。”年轻的导航官手指在全息星图上划过,留下一道逐渐消散的淡蓝色轨迹,“这片小行星带密度适中,成分复杂,能为我们的隐蔽侦察提供良好掩护。背景辐射水平稳定,暂无异常空间波动。”
李锐微微点头,目光扫过战术面板上稳定闪烁的七个绿色光点。他的小队——隶属银河系最精锐的“尖刀”小队的一支前哨分队,由三艘修长而黝黑的“影袭级”隐身侦察舰和五艘体型稍小但机动性极强的“风隼级”快速突击舰组成,正以松散却彼此呼应的战术队形,悄无声息地穿梭在巨石嶙峋、阴影交错的小行星带中。舰船引擎以最低功率运行,尽可能减少能量信号泄露,如同潜行于深海阴影中的掠食者。
“全员保持二级静默状态,被动传感器灵敏度调至最高,主动扫描系统待命。”李锐下达指令,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达到每一位舰长耳中,“我们的任务是捕捉晶骸主力舰队可能选择的迂回路径的蛛丝马迹。任何异常引力扰动、能量波动或无法解释的空间相位变化,无论多么微弱,都必须立即标记上报。记住,我们不是来交火的,我们是总部的眼睛和耳朵。”
舰桥内陷入一片肃静,只有生命维持系统低沉的嗡鸣、仪器冷却液循环的细微声响以及偶尔响起的、代表系统自检通过的柔和提示音。透过巨大的复合材质观察窗,远方星辰因舰船自身的微小运动而被拉伸出短暂的光痕。这里是他们连续第三次短途超光速跳跃后的短暂休整与侦察点,也是战略推演模型中,晶骸舰队可能用来绕过天庭主力防线,进行侧翼突袭的几条偏远路线之一。
“上校,请原谅我的直率,”副官陈琳少校压低声音,走到李锐身侧,她年轻的面庞上带着困惑,“但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司令部如此笃定晶骸会选择这条……近乎荒芜的路线?这里的资源贫瘠,战略节点稀少,距离主战场核心区域也太远了,即便敌方由此突入,后勤支援也将是噩梦。”
李锐没有立即回答,他的目光如同被磁石吸引般,停留在星图上一处几乎难以察觉的空间褶皱区。数据显示那里只有微弱的引力异常,常见于小型暗物质团或古老的星云残骸。作为一名服役超过二十年的老兵,他经历过三次大规模晶骸冲突,亲眼目睹过那些被诡异晶体彻底吞噬、化为死寂墓园的星球,也见证过无数文明在晶骸的无情扩张中黯然消失。一种历经生死淬炼出的直觉,正在他内心发出细微却持续的警报,告诉他这次看似常规的侦察任务,底下可能潜藏着非同寻常的暗流。
“绝密:情报部门的审判天官那里,在七十二小时前,截获了一段极其短暂且加密等级前所未有的非标准通讯信号,”李锐最终开口道,声音几乎低不可闻,确保只有陈琳能听到,“信号的数学特征与我们已经归档的所有晶骸通讯模式都不匹配,其复杂度甚至超过了已知的晶骸母舰指挥信号。信号源大致指向这片区域。可能是新型指挥节点在进行测试,也可能是……别的什么东西,某种我们尚未认知的存在。我们的任务,就是确认这片虚无中,是否真的隐藏着未知的威胁。”
“审判天官……杨戬”陈琳的眼神变得凝重,她点了点头,不再多问。就在这时,舰桥中央的战术面板上,代表被动传感器阵列的区域突然亮起一片刺目的红色警告符文,同时低沉的警报声打破了之前的宁静!
“检测到超空间波动!起源点距离我们仅零点零五光秒!规模……巨大!超出传感器量程上限!”传感器官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难以置信的震惊,“能量特征识别……与晶骸主力舰队高度吻合,但……但信号强度放大了数个数量级!这不是常规舰队跃迁!”
李锐瞬间挺直脊背,每一个肌肉纤维都绷紧了:“具体方位?确认数量!全员一级战斗准备!最高警戒!通讯官,立即向总部发出远程紧急警报,加密等级Omega,坐标标记为7-β-22!”
然而,敌人的出现速度远超所有人的反应极限。
在小行星带的边缘,原本平静的虚空如同被一只无形巨手粗暴撕开的绸缎,猛地裂开一道横跨数千公里的、闪烁着不祥幽紫色光芒的空间裂缝。没有常规引擎的轰鸣,只有一种仿佛空间本身在痛苦呻吟的低频震颤传遍所有舰船。从裂缝中缓缓浮现的,并非他们熟悉的晶骸舰队那些棱角分明、狰狞可怖的几何形体战舰,而是一片……难以用语言形容的庞大存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