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了电话,苏晚星看着窗外掠过的街景,忽然觉得眼眶有些发热。她想起刚接触苏绣时,母亲曾对她说:“苏绣是活的,你用心待它,它就会用自己的美,让更多人记住。”如今,这句话正在欧洲的土地上慢慢实现——那些曾对“东方工艺”陌生的欧洲消费者,开始为苏绣的细腻赞叹;那些曾质疑“手工工艺无市场”的品牌方,主动伸出合作的橄榄枝;那些曾被“风尚快消”误导的网友,成了苏绣最坚定的支持者。
第二天清晨,苏晚星和顾砚深如约来到巴黎卢浮宫附近的一家咖啡馆。刚推开玻璃门,就看到一位穿着驼色大衣的女士朝他们挥手,胸前别着的“巴黎时尚策展人协会”徽章格外显眼——她就是顾砚深的老朋友,伊莎贝拉。
“很高兴见到你们,”伊莎贝拉起身拥抱苏晚星,目光落在她领口的淡青色缠枝纹苏绣上,眼中闪过惊艳,“我上周特意去米兰看了你们的时装秀,那件凤凰礼服让我彻夜难眠,太震撼了!”
落座后,伊莎贝拉从随身的公文包里拿出一份策划案,推到两人面前:“这是我为苏绣常设展做的初步方案,地点选在巴黎玛黑区的百年艺术馆,展区分为‘工艺溯源’‘现代融合’‘匠心故事’三个部分,还会设置互动体验区,让参观者亲自尝试用苏绣针法绣制简单的图案。”
苏晚星翻开策划案,里面不仅有详细的展区布局图,还有针对不同年龄段参观者设计的活动方案——为儿童准备的“苏绣小课堂”,为年轻人开设的“苏绣配饰DIY工坊”,为专业设计师举办的“苏绣工艺研讨会”。“我们还会邀请欧洲顶级的灯光设计师,”伊莎贝拉补充道,“让每一件苏绣作品在灯光下都能展现出最佳的质感,比如那件凤凰礼服,我们会用暖色调的射灯突出羽毛的光泽,再搭配动态投影,让凤凰看起来像在展翅一样。”
顾砚深看着策划案,忽然想起什么,从手机里调出一张照片:“我们之前收集了很多绣娘的从业故事,还有苏绣原材料从养蚕、缫丝到染色的全过程照片,或许可以放在‘匠心故事’展区,让参观者更了解苏绣背后的付出。”
“这个主意太棒了!”伊莎贝拉眼睛一亮,立刻在策划案上做标记,“现在欧洲人越来越关注‘可持续时尚’和‘工艺背后的人文故事’,这些内容肯定能引起共鸣。我预计开展第一个月,参观人数就能突破五万人,还能吸引不少时尚媒体和品牌方关注。”
三人聊得正投入,苏晚星的手机突然震动起来,是沈玥发来的消息,附带一张截图——“风尚快消”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条新动态,配文“即将推出‘创新刺绣工艺’系列,融合东方元素与欧洲设计,敬请期待”,配图竟是一件仿苏绣风格的机绣外套,图案与之前特展上的一款苏绣披肩极为相似。
顾砚深看到截图,脸色瞬间沉了下来:“他们这是还不死心,想仿冒苏绣工艺抢占市场。之前想注册‘仿苏绣工艺’商标,现在又直接抄袭设计,必须尽快采取行动。”
伊莎贝拉凑过来看了一眼,眉头皱起:“在欧洲,知识产权保护非常严格,尤其是工艺和设计领域。你们可以收集他们抄袭的证据,向当地知识产权局投诉,同时发布声明,明确苏绣工艺的特点和标准,让消费者区分真假苏绣。”
苏晚星深吸一口气,指尖在屏幕上快速回复沈玥,让她整理“风尚快消”仿冒的证据,包括设计对比图、苏绣工艺标准文件、之前的检测报告等。“我们不能让他们毁了苏绣的名声,”她抬起头,眼中带着坚定,“苏绣是手工工艺的结晶,不是他们用来牟利的工具。这次不仅要维权,还要让更多人知道,真正的苏绣是什么样的。”
离开咖啡馆时,巴黎的街头飘起了细雨,细密的雨丝落在车窗上,晕开一片朦胧的光影。顾砚深握住苏晚星的手,指尖带着温热的温度:“别担心,我们有足够的证据,还有欧洲时尚界和消费者的支持,一定能打赢这场维权战。而且,伊莎贝拉的常设展方案已经很成熟,等展会开展,更多人会了解真正的苏绣,到时候‘风尚快消’的仿冒品自然没有市场。”
苏晚星点点头,看向窗外雨中的巴黎街景。街边的橱窗里,挂着最新款的欧洲时尚单品,而不久后,这里也会出现苏绣的身影——那些带着东方雅致的针脚,会在这座浪漫的城市里,讲述属于中国传统工艺的故事。她忽然想起母亲曾说过的话:“真正的好工艺,经得起时间和市场的考验。”如今,她终于明白这句话的含义——苏绣能在欧洲立足,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千年传承的匠心,是每一位绣娘指尖的坚持,是将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的勇气。
回到米兰时,天色已经擦黑。沈玥早已在“巴黎春天”百货的办公室等候,桌上堆满了文件和证据材料。“晚星姐,顾总,我已经整理好了‘风尚快消’仿冒的证据,”沈玥将一份文件推到他们面前,里面有详细的设计对比图,“你看,他们这件机绣外套的竹叶图案,和我们特展上的苏绣披肩几乎一模一样,只是把针脚加粗了,颜色也调得更鲜艳,看起来很廉价。另外,我还查到,他们所谓的‘创新刺绣工艺’,其实就是普通的电脑机绣,之前还因为质量问题被消费者投诉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