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晚星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店铺门口的顾客大多是年轻人,他们拿着手机对着展柜里的苏绣单品拍照,还有人在咨询苏绣体验课程。“看来我们在欧洲的成绩,确实带动了国内的苏绣热度,”顾砚深轻声说,“刚才陈老说,最近苏州工坊收到的年轻人报名学习苏绣的申请,比去年多了三倍。”
回到工作室时,苏晚星惊喜地发现,原本略显简陋的小院子已经被重新装修过——院墙上爬满了紫藤花,藤蔓间挂着苏绣制作的风铃,微风一吹,风铃发出清脆的声响;院子中央的石桌上,摆放着一套苏绣茶具,茶杯上绣着淡雅的兰花纹路;室内的展架上,除了之前的苏绣样品,还多了不少欧洲订单的成品,旁边贴着消费者的反馈纸条,其中一张用英文写着“这是我收到过最特别的礼物,每一针都充满了温度”。
“这是我们趁你们在欧洲的时候重新布置的,”工坊的老绣娘张阿姨端着一杯茉莉花茶走过来,递给苏晚星,“之前总觉得工作室太朴素,配不上你们在欧洲取得的成绩。现在这样,以后欧洲设计师来参观,也能让他们看看我们苏州苏绣的底蕴。”
苏晚星接过茶杯,温热的触感从指尖传到心里。她走到展架前,拿起一件为Le Bon Marché制作的紫藤花手包,想起在米兰办公室里,团队为了这个手包的配色熬夜讨论的场景;又看到一件Selfridges的高定礼服,银线凤凰的尾羽在灯光下闪烁着光泽,仿佛下一秒就要展翅飞翔。“这些作品,都是我们和绣娘们一起用心做出来的,”她轻声说,“现在能被国内外的消费者喜欢,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傍晚时分,苏晚星和顾砚深带着团队前往市政府参加欢迎晚宴。宴会厅的布置充满了苏绣元素——天花板上悬挂着巨大的苏绣宫灯,灯面上绣着“龙凤呈祥”的图案;餐桌上的桌布是用“虚实乱针绣”绣制的荷花纹样,餐具旁摆放着苏绣制作的餐垫;就连服务员的制服上,都绣着小巧的苏绣logo。
晚宴开始前,苏州市长亲自过来打招呼,他握着苏晚星的手说:“你们在欧洲的成就,不仅让苏绣走向了世界,也为苏州的传统工艺产业树立了榜样。市政府已经决定,将苏绣列为‘城市文化名片’,未来会加大对苏绣工坊的扶持力度,还会在苏州博物馆开设专门的苏绣展厅,让更多人了解苏绣文化。”
晚宴上,几位做传统工艺的企业家纷纷围过来,想要加入“非遗出海联盟”。做青瓷的刘总拿着自己的产品样本说:“我们的青瓷在国内很受欢迎,但一直没找到打开国际市场的方法。你们的苏绣能在欧洲成功,肯定有很多经验可以借鉴,要是能加入联盟,跟着你们一起出海,那就太好了!”
做剪纸的陈女士也激动地说:“之前我带着剪纸去欧洲参加展会,很多外国人都觉得新鲜,但不知道怎么把剪纸融入日常生活。你们把苏绣和时尚结合的思路,给了我很大启发,我想和你们合作,推出苏绣与剪纸联名的产品,说不定能打开新的市场。”
苏晚星认真地听着他们的想法,不时记录下关键信息:“‘非遗出海联盟’的初衷,就是想让更多中国传统工艺一起走向世界。我们可以共享欧洲的渠道资源,一起制定国际市场的推广策略,还能联合举办非遗展,让更多外国人了解中国传统工艺的魅力。下个月伦敦手工时尚周,我们就可以先尝试联合参展,展示苏绣、青瓷、剪纸等多种非遗产品。”
晚宴进行到一半时,舞台上突然响起了音乐。只见一群穿着苏绣服饰的孩子走上台,表演了一段融合了苏绣元素的舞蹈——孩子们的裙摆上绣着不同的苏绣纹样,随着舞蹈动作展开,仿佛一幅流动的苏绣画卷。舞蹈结束后,一个小女孩拿着一幅苏绣作品走到苏晚星面前,仰着小脸说:“姐姐,这是我跟着王奶奶学绣的荷花,我以后也要像你一样,把苏绣带到全世界!”
苏晚星接过作品,只见白色的底料上,粉色的荷花栩栩如生,虽然针法还略显稚嫩,但能看出孩子的用心。“你绣得真好,”她蹲下来,温柔地说,“只要你坚持下去,以后一定能成为优秀的苏绣传承人,把苏绣带到更多地方。”
晚宴结束后,苏晚星和顾砚深沿着护城河边散步。河边的灯光映在水面上,泛起粼粼波光,远处传来悠扬的评弹声,熟悉的旋律让人心安。“还记得我们第一次在这条河边散步时,你说想让苏绣走出国门,”顾砚深握住苏晚星的手,轻声说,“现在这个目标已经实现了,接下来我们还要走更远的路。”
苏晚星点头,目光望向远处的苏州塔:“之前在米兰的时候,我就想,苏绣不仅要走进欧洲的百货和博物馆,还要走进更多普通人的生活。现在国内的热度起来了,我们可以在苏州开设更多苏绣体验店,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苏绣;还可以和国内的时尚品牌合作,推出更多适合日常穿着的苏绣单品,让苏绣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