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砚深点头,在白板上写下“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个词:“咱们做个SWOT分析,把这些点理清楚。优势很明显,有苏绣工艺积累,有服装线的供应链基础,团队协作也成熟;劣势是刚进家居赛道,品牌认知度低,量产经验不足;机会是‘非遗家居’赛道空白,消费群体对文化属性的需求在上升;威胁是头部品牌可能会跟进做非遗品类,还有低价机器绣产品的冲击。”
苏晚星看着白板上的字,忽然想起昨天在展区看到的那套边角绣床品:“咱们可以把‘边角绣’作为差异化优势,既保留苏绣特色,又比满绣更省工,还能避免‘太繁琐不实用’的问题。比如床品四件套,只在被套角落绣一小朵‘水墨牡丹’,枕套边缘绣一圈细银线,既好看又耐用。”
“这个想法好。”陈宇立刻说,“我之前跟面料厂聊的时候,他们说可以提供预印好纹样轮廓的面料,绣娘们只需要绣关键部分,这样能提高30%的效率。比如‘缠枝莲’茶席,先把藤蔓印在亚麻布上,绣娘们只绣花蕊,一天能多做5个。”
沈玥眼睛一亮:“那咱们的‘半绣半印’方案就能落地了!既降低了工艺难度,又控制了成本,还能保证每款产品都有手工苏绣的温度。”她拿出手机,点开小红书,“我昨天搜了下‘苏绣家居’的笔记,发现点赞高的都是‘小而美’的单品,比如绣着小图案的杯垫、挂毯,反而满绣的大件点赞少。咱们是不是可以先从小件做起,积累口碑后再推大件?”
顾砚深思考了片刻:“可以。先推出靠垫、茶席、杯垫这三个小件品类,定价在100-300元之间,适合做引流款;等口碑起来了,再推床品四件套、窗帘这些大件,定价在800-1500元之间,主打中高端市场。而且小件试错成本低,就算某个纹样卖得不好,也不会有太大损失。”
苏晚星翻开之前整理的纹样清单,指着“松枝纹”“缠枝莲”“紫藤花”三款:“这三个纹样先定下来,松枝纹做靠垫,缠枝莲做茶席,紫藤花做杯垫和小抱枕。下周样布寄过来后,王姐她们先做20个样品,咱们拿到线下体验店让客户试摸,收集下他们对质感、纹样的反馈。”
陈宇这时收到一条微信,看完后抬头说:“第三方公司刚才发了个补充数据,说华东区有32%的消费者,会因为‘品牌故事’而购买家居产品。比如某个品牌主打‘妈妈手作’,就吸引了很多注重情感价值的客户。咱们的苏绣家居,也可以主打‘绣娘手工制作’的故事,比如拍点绣娘们工作的视频,放在抖音、小红书上,应该能打动不少人。”
“这个可以有。”苏晚星想起张阿姨她们在工坊里刺绣的场景——阳光透过窗棂洒在绣绷上,绣娘们指尖的丝线在布面上穿梭,专注又认真。“下次去工坊,咱们拍点纪录片式的短视频,不用刻意宣传产品,就记录绣娘们的日常,比如张阿姨怎么调整针法,小周怎么选线配色,这样更真实,也更有感染力。”
沈玥立刻拿出手机,记下“拍摄工坊短视频”:“我还可以联系几个家居博主,让他们来工作室体验苏绣,比如亲手绣个小图案,再拍个vlog,这样比硬广效果好。之前‘素居’就是这么做的,找了10个腰部博主,花了不到5万块,却带来了2000多个订单。”
顾砚深看了眼时间,已经快中午了:“上午先到这儿,下午咱们兵分三路。陈宇,你去对接线下体验店,跟他们商量下样品摆放的位置,最好能留出一块‘苏绣家居体验区’,让客户能触摸到面料和针脚;沈玥,你联系丝线供应商和面料厂,确认样品寄送时间,再整理下今天的调研数据,做成正式的报告;我和晚星去拜访几个老客户,听听他们对苏绣家居的想法,尤其是那些之前买过咱们苏绣衬衫的客户,他们的意见很重要。”
几人收拾好资料,刚走出会议室,就看见王姐抱着个布包站在门口,脸上带着点兴奋:“晚星,顾总,你们看我做的样品!”她打开布包,拿出一个亚麻靠垫——上面绣着简化版的松枝纹,松针用的是浅灰色丝线,针脚细腻却不密集,边缘还缝了圈浅棕色的棉线,显得格外质朴。“我试了下,用这种针法,一天能做12个,而且洗了两次,丝线也没起球。”
苏晚星接过靠垫,指尖拂过松枝纹,触感柔软又扎实:“王姐,你这手艺太厉害了!这个质感正好,既保留了苏绣的细腻,又不会太娇贵,适合日常用。”她转头对顾砚深说,“咱们下午去拜访老客户,就带着这个样品,让他们摸摸看。”
顾砚深点头,又问王姐:“丝线是用的之前咱们做衬衫的那种吗?”
“不是,我换了种耐洗的丝线,比之前的粗一点,但绣出来的效果也挺好。”王姐笑着说,“我已经跟丝线供应商问过了,这种线价格比之前的贵5%,但耐洗度能提高40%,我觉得很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