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都的“反间计”如同投入池水的石子,涟漪扩散至襄阳。年迈的刘表拿着那几封笔迹足以乱真、内容惊心动魄的“密信”,枯瘦的手掌微微颤抖。他召来蔡瑁、蒯越等心腹,将信掷于案上,声音带着惊怒与疲惫:“尔等……如何看待此事?”
蔡瑁拿起信件,快速扫过,脸色微变,急忙辩解:“主公明鉴!此必是曹操反间之计,欲使我荆州与江东相争!瑁对主公忠心耿耿,绝无二心!” 他心中实则惴惴,虽未与周瑜勾结,但平素与江东确有私下商贸往来,生怕被深究。
蒯越老成持重,仔细查验信件后,沉吟道:“主公,德珪(蔡瑁字)所言不无道理。笔迹可仿,内容更是荒谬,周瑜岂会轻易将江夏这等要地许诺于人?此乃曹操驱虎吞狼之策,切不可中计。”
刘表看着麾下重臣,又想到虎视眈眈的孙策和周瑜,只觉得头痛欲裂,最终无力地挥挥手:“罢了……加强江夏、南郡防务,严密监视江东动向。至于曹操……其心可诛!” 他选择了保守的防御策略,但心中对江东的忌惮与对内部的不信任,却如同野草般滋生。
消息传回江东,周瑜只是一笑置之,对鲁肃道:“刘景升果然不敢妄动。子敬,我们的机会来了。传令凌统、吕蒙,加紧对长沙、桂阳的情报渗透和策反工作。另外,以剿匪清乡为名,调派部分水军向荆南水域移动,施加压力。”
“诺!”
而在小沛,诸葛亮的“龙跃于渊”计划正在悄无声息地进行。关羽于城外偏僻山谷中秘密操练新兵,张飞则负责甄选流民中的悍勇之辈,糜竺的商队穿梭于徐州各郡,一张无形的情报网络逐渐铺开。
这一日,诸葛亮与刘备巡视新开垦的屯田。看着田间长势喜人的禾苗和远处隐约传来的操练声,刘备心中感慨,对诸葛亮低声道:“先生,如今虽稍有起色,然曹操耳目众多,我心始终难安。听闻许都近来似有异动,恐对我不利。”
诸葛亮羽扇轻摇,目光深邃:“主公所虑甚是。亮夜观天象,见帝星晦暗,客星犯主,许都必有变故。曹操疑心日重,我等需早做打算。或许……不久之后,便是‘龙跃于渊’之时。”
刘备心中一紧:“先生已有良策?”
诸葛亮微微一笑,并未直接回答,而是指向田间一株格外茁壮的禾苗道:“主公请看,潜龙在渊,非为蛰伏,乃为蓄势。待风云际会,自当腾跃九霄。眼下,还需等一个契机,一个让曹操无暇他顾的契机。”
与此同时,河北邺城,文渊阁对“黑帝”力量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们结合虎牢丘缴获的祭坛残骸、云梦泽的骨片以及张道陵/顾炎武传来的“地脉安护法”原理,终于成功仿制出了一种小型的、可持续运转的“净化法阵”原型。
这法阵以特制的玉石为基,刻录导引符文,能自动汲取周围微弱的天地正气,缓慢中和一定范围内的“戾气”。虽然效果和范围远不如大型的“九宫镇煞盘”,但胜在可以批量制作,布设在关键地点,作为长期防护。
“将此阵布设于邺城各处水源地、粮仓及军政要冲附近!”袁绍/谢安下令,“同时,加紧研制更大功率的阵盘,并尝试将其与军械结合!”
然而,就在第一批小型净化法阵开始布设时,高览的“暗刃”在清查城西药铺窝点残留物时,发现了一个被忽略的细节——那掌柜的账本上,记录着一种名为“蚀心草”的药材,采购量不大,但来源却指向了太行山深处的一个村落。
“蚀心草……”陆允查看后,脸色凝重,“此物并非寻常药材,其性阴寒,带有微毒,常用于一些偏门邪术,能放大生灵心中的负面情绪,甚至……配合特定仪式,影响神智。”
袁绍/谢安眼神一凛:“立刻派人,秘密前往那个村落调查!记住,不要打草惊蛇!”
他隐隐觉得,这或许与那个神秘青衫文士,以及“黑帝”更深层的阴谋有关。
而在江东,被禁足已久的孙尚香,终于趁着孙权忙于政务、周瑜专注荆南的时机,成功“越狱”。她带着她那几名忠心耿耿的侍女,乔装成富家公子,溜到了吴郡最大的市集,美其名曰“体察民情”。
市集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孙尚香看什么都新鲜,一会儿在兵器铺前掂量环首刀,一会儿又在脂粉摊前好奇张望。正当她在一个卖稀奇古怪海外玩意儿的摊子前,拿着一面据说是“波斯琉璃镜”照来照去时,旁边传来一阵骚动。
只见几个地痞流氓正在欺负一个卖唱的老者,抢夺他微薄的收入。周围百姓敢怒不敢言。
孙尚香见状,柳眉倒竖,也顾不得伪装了,上前一步,娇叱道:“住手!光天化日,尔等竟敢欺压良善!”
那地痞头子见是个衣着华贵的“小公子”,嗤笑道:“哪里来的小娃娃,多管闲事!滚开!”
孙尚香哪受得了这个气,她虽被禁足,武艺可没落下,当即摆开架势:“找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