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泉沟渠旁那丝微弱的地火支流,成了徐缺心中挥之不去的念想。
然而,直接引火入体的风险太大,那《基础符文图解》中残缺的“噬火符”更是如同镜花水月,危险而缥缈。
他需要更安全的方法,更需要理论的支持。
接下来的日子,徐缺的生活节奏悄然改变。他依旧每日完成分内的药渣处理工作,表现得一如既往的沉稳低调。
但所有的空闲时间,包括夜晚在秘密据点的时间,都被他投入到了对地火、对符文、对自身经脉的深入研究之中。
他不再仅仅满足于从废渣中淘取那点微末资源,而是开始有意识地利用丹堂杂役的身份,接触更深层次的信息。
每日清晨,他都会提前赶到阴泉池区域,借口清理环境,仔细观察记录那条地火支流的波动规律,并用捡来的、
耐热度不同的石块和金属片进行简单的引导测试,记录下它们在不同距离、不同角度下被地火灼烧后的变化。面板则忠实地将一切数据量化反馈。
【地火支流丙-叁(自命名)】
【状态:不稳定,能量波动周期约为一刻钟,峰值强度可达炼气五层修士全力一击(微量集中),谷底强度近乎于无。】
【特性:蕴含‘地脉炎力’与‘火毒’,比例约为7:3。炎力具微弱淬炼之效,火毒具侵蚀性。】
【安全接触距离(当前峰值):玄铁片>三尺,青岗石>一尺五寸,凡铁>五尺(瞬间熔化)。】
这些冰冷的数据,为他后续的尝试划定了初步的安全边界。
同时,他再次将目光投向了藏经阁。如今他贡献点略有盈余,虽然远不足以兑换功法法术,但或许可以兑换一些更偏门的、无人问津的杂书?
他再次来到杂役兑换处,这次目标明确,直接指向那堆无人问津的陈旧书卷。
“师兄,弟子想兑换些旧书…晚上睡不着的时候翻翻。”他脸上带着点不好意思的笑容。
管理弟子懒洋洋地瞥了一眼那堆“垃圾”,挥挥手:“自己挑吧,都是些没人要的玩意儿,一点贡献点五本。”
徐缺心中暗喜,连忙在那堆布满灰尘的旧书中翻找起来。他凭借面板的扫描,很快挑出了五本最具价值的:《地火杂谈》(某位前辈修士的随笔)、《矿物耐热性综述》、《经脉韧性初解》(内容粗浅谬误极多,但有些基础描述)、《符文结构稳定性猜想》(完全是空想居多)以及一本《常见低阶灵虫饲养手札》(看似无关,但其中提到几种灵虫的耐热性或许有参考价值)。
付出一点贡献点,他如获至宝地将这五本破书带回。
夜晚的秘密据点,油灯下(兽脂灯烛已耗尽,他改用了一种耐烧的松木条,光线更暗,烟更少),徐缺如饥似渴地阅读着这些杂书,与脑海中已有的知识相互印证。
《地火杂谈》中提到了地火的不同种类及其特性,与他观察到的现象颇为吻合。《矿物耐热性综述》提供了更多材料数据。
《经脉韧性初解》虽谬误百出,但面板能直接指出错误,反而让他对经脉承受力的基础有了更准确认知……
最重要的收获,来自那本《符文结构稳定性猜想》。
着者天马行空,提出了许多匪夷所思的构想,大多毫无实现可能,但其中一小段关于“能量引导符文结构需与载体特性及能量本身频率谐振”的猜想,给了徐缺极大的启发!
他之前一直试图直接复原或模仿那残缺的“噬火符”,却忽略了最关键的一点——适配性!
他需要的不是一个通用的、强大的噬火符,而是一个最适合他自身当前身体状况、以及所能接触到的这缕微弱地火特性的、量身定做的引导方案!
这个方案,或许根本不需要形成一个完整的“符”,可能只是几个简单符文片段的特定组合运转,甚至只是一个独特的玄气运行技巧!
思路一旦打开,前路豁然开朗。
他不再执着于复原古籍,而是开始以自身为实验场,进行更精细的推演。他调动神识,内视己身,仔细感知自身经脉的强度和玄气运转的固有频率。同时,不断回忆和模拟那地火支流的能量波动特性。
【推演:基于自身经脉强度(炼气三层巅峰)及玄气频率,模拟引导‘地火支流丙-叁’谷底能量(强度近乎于无)入体。】
【风险:预计经脉负荷 1%,火毒侵蚀风险 0.5%。】
【推演:尝试以‘震符’起手式结构进行缓冲引导…结构冲突,失败。】
【推演:尝试以‘清洁符’散秽结构进行火毒分离…效率低下,分离过程中能量逸散 95%。】
【推演:结合《符文结构稳定性猜想》第三章第七段谐振理论,构建简易能量通道模型…匹配度提升至 15%。】
一次次推演,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调整。这对神识的消耗极大,若非有凝神石辅助,他根本支撑不住。但每一点微小的进展,都让他兴奋不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