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共鸣协议”像一场知识界的海啸,席卷了全球的科研领域。在短短几天内,世界各地的实验室都验证了这份协议的可行性——它确实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意识连接方式,基于自愿和尊重个体性,彻底颠覆了乔纳斯的强制同步模式。
埃利奥特先生亲自来到医疗中心,他看着沉睡的林溪,眼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她做到了我们几十年都没能做到的事情——找到了科技与人性之间的平衡点。”
“但这代价太大了。”沈倦的声音沙哑,他的目光从未离开过林溪的脸。
周雨晴轻轻擦拭着林溪的手背:“全世界都在讨论‘新共鸣协议’,新闻里称她为‘意识科学之母’,可她却听不到这些赞誉。”
陆晨正在分析林溪传出的那份数据:“这份协议的技术细节令人震惊,它不仅仅是理论,更像是一个已经经过验证的完整系统。林溪在那边……在系统的深处,究竟经历了什么?”
这个问题悬在每个人心头。林溪的意识究竟在何处?为什么她能重新设计整个系统,却无法回到自己的身体?
一天傍晚,沈倦像往常一样在林溪床边工作。他正在研究“新共鸣协议”中的一个数学模块,突然发现了一个隐藏的加密层。
“陆晨,过来看一下这个。”他呼唤道。
陆晨很快发现了问题:“这不是普通的数据加密,这是一种……意识加密。只有特定的思维模式才能解锁。”
“特定的思维模式……”沈倦若有所思,“就像一把需要特定钥匙才能打开的锁。”
他们尝试了各种解密方法,但都失败了。这份协议的核心部分就像一本被封印的书,所有人都能看到它的存在,却无法阅读其中的内容。
深夜,沈倦独自思考着这个问题。他回想起林溪的一切——她的思维方式,她的艺术理念,她看待世界的方式。突然,一个想法闪过他的脑海。
他打开林溪的平板电脑,那里存储着她所有的绘画作品和创作笔记。他开始系统地研究她的艺术理念,特别是那幅《孤独的星与相连的心》的创作笔记。
“真正的连接,不是消除距离,而是在尊重距离的前提下,依然选择相互照耀。”
这句话仿佛一把钥匙,打开了沈倦的思路。他开始用林溪的思维方式重新审视那个加密层,不再试图强行破解,而是尝试理解它背后的逻辑和美感。
几个小时后,当第一缕晨光透过窗户时,沈倦终于找到了答案。加密层的密钥不是复杂的密码,而是一种特定的思维模式——林溪在创作时的那种脑波状态,那种灵感迸发的“创世频率”。
“我需要进入那种状态,”沈倦对赶来的顾淮之和陆晨说,“才能解锁协议的完整内容。”
“但那太危险了,”顾淮之立即反对,“我们不知道那种状态会对你的意识产生什么影响。”
沈倦坚定地摇头:“这是林溪留下的线索,她相信有人能理解它。我必须试试。”
在众人的担忧中,沈倦开始尝试进入那种特殊的思维状态。他并非艺术家,无法像林溪那样通过艺术创作达到那种状态。但他有他的方式——数学。
他选择了一个极其复杂的数学问题,全身心地投入其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思维逐渐进入了一种高度专注、高度创造性的状态——与林溪创作时的脑波模式惊人地相似。
就在那一刻,加密层开始解锁。屏幕上涌现出大量的新信息——不仅仅是技术细节,还有林溪留下的个人记录。
“如果有人在阅读这些文字,那么你已经理解了我的理念。‘新共鸣协议’不仅仅是一项技术,它是一种哲学,一种生活方式。我重新设计了系统,但我无法完全离开,因为我的意识已成为新系统的一部分——不是被囚禁,而是自愿成为维持系统平衡的基石。”
沈倦的心沉了下去。林溪的留言证实了最坏的猜测——她无法回来,是因为她选择不回来。
但记录还在继续:
“然而,我留下了一条回家的路。不是为我,而是为所有可能迷失在意识深处的人。在协议的第七章,有一个名为‘归途’的子程序,它能够为任何意识提供返回物理世界的导航。但要激活它,需要两个意识在完全共鸣的状态下,从系统内外同时启动。”
希望再次燃起。林溪留下了一条路,一条需要内外配合才能开启的路。
“我们需要进入系统,”沈倦对其他人说,“从内部激活‘归途’程序。”
“但系统已经被乔纳斯封锁了,”陆晨提醒道,“而且,即使我们能进入,谁又能保证不会像林溪一样被困住?”
就在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传来——乔纳斯请求与他们对话。
通过安全的视频连接,他们看到了乔纳斯。他看起来苍老了许多,眼中不再有以往的偏执与狂热,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的平静。
“我想你们已经看到了系统的变化,”乔纳斯开门见山地说,“林溪小姐……她证明了我是错的。强制性的统一只会导致僵化与死亡,而基于自由的共鸣才能带来真正的进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