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梦琪走在磁器口古镇的青石板路上,吴梦琪就被一阵相机快门声惊醒。她揉着眼睛走出周叔的酸辣粉摊,只见几位穿蓝色马甲的记者正举着相机,对着摊位前 “老街味道联盟” 的红色招牌拍照,为首的女士递过一张名片,笑容温和:“吴经理您好,我们是《重庆晚报》的记者,想跟您聊聊‘老街味道联盟’的故事,听说你们把重庆老味道做成了企业福利的标杆?”
吴梦琪心里又惊又喜 —— 联盟成立半年,从最初 5 家商户的小圈子,到现在覆盖 18 家老字号、合作 12 家企业,虽然在本地小有名气,却从未被主流媒体关注过。她赶紧搬来竹椅请记者坐下,周叔也停下木槌,端来刚熬好的酸梅汤:“记者同志,你们可得好好写写小吴姑娘,她为咱们老街坊做了太多实事!”
采访在酸辣粉摊旁的老茶馆进行,八仙桌上摆着联盟的经典产品 —— 周叔的手工酸辣粉、陈婆婆的红糖凉糕、老陈的潼南柠檬膏,红的油、白的糕、黄的膏,透着浓浓的重庆烟火气。“最初成立联盟,是因为看到很多老字号商户面临困境。” 吴梦琪摩挲着茶杯沿,眼神里满是回忆,“周叔捶了三十年粉,却连稳定的客源都没有;陈婆婆的凉糕好吃,却不懂怎么卖出去。我想,要是能把大家的手艺整合起来,做成有重庆特色的企业福利,既能帮商户活下去,也能让更多人尝到正宗的老街味道。”
记者指着桌上的柠檬膏,追问供应链保障的细节。吴梦琪想起去年暴雨夜奔赴潼南的场景 —— 柠檬树被狂风刮倒,老陈哭着说 “供不上货”,她冒雨开车四个小时赶到基地,用预付货款、承诺来年提价的诚意留住供应商。“重庆人做买卖,讲究‘耿直’二字。” 她笑着说,“上次供应链出问题,我跟老陈说‘咱们合作共赢,我不会让你吃亏’,现在他的柠檬膏不仅供咱们联盟,还通过企业订单走进了重庆机床厂、汽车零部件公司,这就是真诚换真心。”
谈到运营经验,吴梦琪翻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里面记满了商户的需求和客户反馈:“我们没有花哨的营销,就是靠‘三真’—— 真手艺、真原料、真服务。周叔的粉要捶够 180 下,陈婆婆的红糖用自家甘蔗熬,客户有售后问题,24 小时内肯定响应。上次星云互联的礼盒包装破了,我亲自上门道歉,还送了重庆网红景点打卡券,后来他们不仅复购,还推荐了三家同行来合作。”
采访进行了两个小时,记者们不仅拍了商户制作的全过程,还跟着吴梦琪去了潼南柠檬基地。老陈站在挂满果实的柠檬树下,握着记者的手感慨:“要是没有小吴姑娘,我的柠檬树可能早就砍了!现在我不仅能养活自己,还雇了五个乡亲帮忙,这都是联盟给的机会。”
一周后,《重庆晚报》的报道刊登在民生版头条,标题《老街味道联盟:用耿直与坚持,让重庆老手艺飘香企业福利市场》格外醒目。文中配着周叔捶粉、陈婆婆熬凉糕的照片,还引用了吴梦琪的话:“重庆的老味道,藏在匠人的手心里,也藏在重庆人不服输的韧劲里。我们要做的,就是守住这份烟火气,让更多人知道,重庆不仅有火锅和轻轨,还有这些值得被珍惜的老手艺。”
报道一经发布,吴梦琪的手机就响个不停。有想合作的企业,有咨询加盟的商户,还有老重庆人发来私信:“看到周叔的酸辣粉,想起了小时候的味道,能不能多开几家分店?” 短短三天,就有 10 家商户提交加盟申请,其中既有做手工酱菜的老字号,也有传承蜀绣技艺的非遗工坊。
“小吴姑娘,咱们联盟要火了!” 周叔拿着报纸,笑得合不拢嘴,“今天一早就有游客来问‘是不是报道里的酸辣粉摊’,我一下子卖了五十份!” 陈婆婆也发来微信,说凉糕的订单排到了下周,她正跟徒弟们一起加班赶工。吴梦琪看着这些反馈,心里满是成就感 —— 她知道,这份成绩不仅属于自己,更属于每一位坚守老手艺的商户。
可喜悦还没持续多久,销售三部的部门群里就传来不和谐的声音。李伟发了条消息:“有些人就是会炒作,靠着媒体吹几句,就真把自己当‘老街救星’了,不知道背后有多少水分。” 后面还加了个 “冷笑” 的表情包。群里瞬间安静下来,没人敢接话。
同事们纷纷私信吴梦琪,让她别跟李伟计较。吴梦琪却没放在心上 —— 从供应链危机到非遗合作,李伟的阴阳怪气从未停过,但她清楚,与其浪费时间争论,不如把精力放在商户筛选上。她打开加盟申请资料,逐一核对:渝中区的张记酱菜,有三十年经营历史,酱料配方代代相传;沙坪坝的蜀绣工坊,传承人是市级非遗艺人,擅长在礼盒上绣重庆地标图案…… 每一份申请都透着真诚,让她更加坚定了做好联盟的决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