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李振邦回到局里,处理了一些日常工作。刚要下班,老吴就跑过来说:“李副局长,不好了,合作社的水泵又坏了,王社长打电话来,说这次不是被卡住了,是电机烧了,没法抽水了。”
“怎么又坏了?”李振邦心里一沉,“走,咱们去看看。”
他和老吴骑着自行车,赶到合作社时,王社长和张强正围着水泵发愁,电机已经被拆下来了,线圈烧得发黑。“李副局长,你来了。”王社长说,“刚才抽水的时候,电机突然就不转了,拆开一看,线圈烧了,这可咋整,没有电机,水泵就没法用,菜地还等着浇水呢。”
张强皱着眉:“这电机是老款的,配件不好找,我去农机站问过了,他们没有现成的线圈,得从外地调,至少要半个月才能到。”
“半个月?那菜地的菜就全旱死了。”王社长急得直跺脚,“这可怎么办,社员们还等着分菜呢。”
李振邦蹲下来,查看烧黑的线圈:“老吴,你联系一下市里的农机厂,看看他们有没有这款电机的线圈,或者能不能帮忙修一下。”
“好,我现在就联系。”老吴拿出电话,给市里的农机厂打了过去。
过了一会儿,老吴挂了电话:“振邦,农机厂说有这款线圈,但是需要工业券才能买,而且价格不便宜,需要五十块钱和十张工业券。”
“五十块钱和十张工业券?”王社长叹了口气,“合作社的经费有限,工业券也不多,这可咋弄。”
李振邦想了想:“王社长,你别着急,工业券我来想办法,钱的话,我先从局里的福利经费里垫上,等合作社有了再还。”
“这怎么好意思呢,李副局长,总是麻烦你。”王社长说。
“不用客气,合作社的事就是大家的事,不能让菜地的菜旱死。”李振邦说,“老吴,你明天去农机厂,把线圈买回来,我去协调工业券。”
“好。”老吴点点头。
第二天一早,李振邦就去了街道办,找王主任协调工业券。王主任是个爽快人,听李振邦说明情况后,当即点头:“李副局长,合作社的事我知道,这工业券我给你批,不过现在工业券紧张,我只能给你批八张,剩下的两张你再想想办法。”
“谢谢王主任,八张也行,剩下的两张我再去别的地方协调。”李振邦说。
从街道办出来,李振邦又去了东风农机厂,找张强帮忙。张强听说后,立刻说:“李副局长,我厂里有两张工业券,是我之前攒的,本来想给我娘买台缝纫机,现在先给合作社用,缝纫机以后再买。”
“这怎么好意思呢,张强,这是你给你娘买缝纫机的工业券。”李振邦说。
“李副局长,合作社的事更重要,我娘那边我会解释的。”张强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两张工业券,递给李振邦。
李振邦接过工业券,心里暖暖的:“谢谢你,张强,等合作社有了工业券,一定还给你。”
“不用还,李副局长,这是我应该做的。”张强说。
凑够十张工业券,李振邦让老吴去农机厂买了线圈。张强带着线圈,立刻去合作社修水泵,他蹲在水泵旁边,小心翼翼地把烧黑的线圈拆下来,换上新的,又检查了一遍电机的其他零件,确保没有问题。
“试试能不能用。”李振邦说。
张强发动水泵,电机“嗡嗡”地转起来,水管里流出了清澈的河水,顺着水管流进菜地,社员们都高兴地欢呼起来:“太好了,水泵又能用了!”
王社长握着李振邦的手:“李副局长,太谢谢你了,要是没有你,合作社的菜地就完了,我代表全体社员,谢谢你!”
“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李振邦说,“以后要好好维护水泵,定期检查,别再出问题了。”
“哎,一定好好维护,定期检查。”王社长点点头。
处理完水泵的事,李振邦想起刘嫂之前说想给孩子申请入学,需要写家庭情况证明,就去了刘嫂家。刘嫂正在给孩子缝衣服,看到李振邦来了,赶紧站起来:“李副局长,你怎么来了?快坐。”
“我来看看你,听说你想给孩子申请入学,需要写家庭情况证明。”李振邦说,“我已经跟街道办的王主任说了,他同意给你开证明,你明天带着户口本、身份证,去街道办办理就行。”
刘嫂激动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李副局长,太谢谢你了,你真是个好人,我还以为申请入学很难,没想到这么快就办好了。”
“不用谢,孩子上学是大事,不能耽误。”李振邦说,“以后孩子上学有什么困难,就跟我说。”
“哎,一定,太谢谢你了。”刘嫂说。
从刘嫂家出来,李振邦又去了方志强家。方志强的媳妇正坐在门口,给孩子缝衣服,脸上带着愁容。“方志强媳妇,怎么了?有什么困难吗?”李振邦问。
方志强媳妇抬起头,叹了口气:“李副局长,俺想找份临时工,俺男人一个人上班,家里三个孩子,开销太大,俺想多挣点钱,补贴家用,可俺没文化,也没手艺,不知道找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