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式纺织机?”相里季一怔,随即眼中闪过亮光,笑着一拍大腿:“对啊!就是脚踏式纺织机!”
见他明白过来,扶苏也露出笑意。
之前纺织司也遇到过类似问题,织布时间久了,手臂酸痛难忍。
后来纺织司的弟子与墨家弟子合作,将纺织机改为脚踏式,这才解决了问题。
而说到底,脚踏式纺织机的结构可比舂米复杂得多。
既然那么复杂的织布机都能改成脚踏式,那舂米和磨面,自然也可以尝试用脚来驱动。
确实如此,当太子扶苏提出那个建议之后,相里季立刻就明白了其中的关键,并马上着手将原本需要手动操作的舂米方式,改造成可以脚踏操作的形式。
因为舂米的核心,其实就是让杵头反复上下捶打谷物,将外壳剥离出来。
而脚踏式舂米,也就是想办法让双脚能控制杵头不断上下捶打谷物。
那如何让脚来带动杵头呢?
其实很简单,只需要在脚和杵头之间连接一个装置,让脚一动就能带动杵头运作。
比如说,找一根长长的木板,一端绑住杵头,另一端置于脚下,再在中间设一个支点作为支撑。
这样,只要脚一踩木板的末端,另一端的杵头便会随之抬起。
脚一松开,抬起的杵头便会顺势落下,重重砸进石臼中的小麦堆里。
经过反复踩踏,谷粒不断受到撞击,外壳便会慢慢破裂,露出里面完整的小麦仁。
整个过程操作简便,几乎不用手臂,只需要脚一踩一松,就能完成。
一旁围观的农家子弟和墨家弟子,纷纷上前试用这改良后的舂米工具,个个兴趣盎然,争相体验。
而站在一旁的许子更是连连称赞:“好物!好物!有了这工具,日后百姓舂米再也不用那么辛苦了。”
秦王嬴政也投来赞许的目光,看来墨家果然名不虚传,确实能为天下带来切实的便利。
钟离春也向相里季问道:“不知这工具该如何称呼?”
相里季拱手回道:“此物由殿下启发所得,还请殿下赐名。”
扶苏摆了摆手,谦逊地说道:“我只是提了个思路,真正完成构思与制作的,还是相里尚书。”
“因此,由相里尚书来命名最为合适。”
听太子如此说,相里季也不再推辞。
毕竟这只是一项简单的改进,起个名字不算什么大事。
太子既然愿意让出这个机会,他自然也不必推让。
思索片刻后,相里季开口说道:“既然它是通过脚踩来运作的舂米器具,那就称它为‘踏碓’如何?”
“踏碓”二字一出,众人纷纷在口中念了几遍,纷纷点头称赞:“好名字,贴切又形象!”
“踏碓,踏碓,不就是脚踏舂米吗?”
“有了踏碓,往后百姓舂米再也不用那么劳累了。”
“感谢太子殿下与相里尚书,为百姓带来了这项好发明!”
原本为了制作面食而辛苦舂米、手臂酸痛的各地百姓,在看到天幕上映出的踏碓发明后,一个个都喜出望外:
“哈哈,这踏碓可真是个宝贝!”
“有了它,往后再也不用用手舂米了。”
“用手舂米又费力又费时间,不一会儿手臂就酸得不行。”
“改成用脚来踩,就轻松多了。”
“而且更难得的是,这踏碓不像那些耧车、曲辕犁,还有脚踏纺车,看着复杂,我们普通人看不懂也做不来,还得找工匠来帮忙。”
“这个踏碓,咱们自己在家就能做!”
“多谢太子殿下!多谢相里大人!”
各地百姓一边感激,一边放下手中的杵棒,开始寻找合适的长木板或木棍,准备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踏碓。
毕竟踏碓的原理实在太过简单,本质上就是一根杠杆,再加上一个支点而已。
说白了,就跟孩子们玩的跷跷板一样,利用杠杆原理,通过脚的踩踏实现上下运动。
唯一需要琢磨的,就是把支点放在哪个位置更省力,只需要多试几次就能找到最佳位置。
甚至一些手脚麻利的老百姓,不过眨眼的工夫,就动手仿制出了一台跟天幕上展示的踏碓极为相似的器具。
咸阳城中,其他诸子百家的博士们看到相里季再次神气活现的模样,心中不由得泛起一阵鄙夷——这小子运气也太好了吧!
严格来说,他们这个世界原本是没有踏碓这种东西的。
而将来是否有人会发明它,也尚未可知。
也许原本这个世界会由另一个人灵光一闪,偶然造出踏碓也说不定。
但问题在于,天幕上的“相里季”已经率先发明了踏碓。
这样一来,哪怕现实中的相里季此前从未参与过踏碓的发明,从这一刻起,踏碓的功劳也会归到他头上。
什么都不用做,只是借着天幕上另一个“自己”的光,就能白得一项发明的荣耀,这也太厚颜无耻了!
可话又说回来,这种坐享其成的运气,又实在让人忍不住眼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