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便足以扑灭十丈之外,乃至高处起火之处。”
见相里季与公输钧皆持肯定之见,嬴政转而望向章邯,神色微露赞许:
“章卿心思敏锐,竟能从寻常器具中窥见其另类妙用,甚为难得!”
随着帝王开口褒奖,原本对章邯有所疑虑的文武群臣,顿时收起了质疑之意。
不论其他,单就这份洞察力而言,章邯的确非同凡响——区区一个喷水之器,竟也能被他联想到救火之途。
受此嘉许,章邯连忙躬身行礼:
“臣谢陛下隆恩!”
嬴政微微颔首,继而再度看向公输钧道:
“方才所议之物,便赐名为‘灭火车’。”
“此物亦交由左民工部六司督办,命公输家主持督造。
制成之后,分置咸阳宫各要地,以防不测,以备急用。”
公输钧未曾料到,连这灭火车也落到了自家肩上。
不过细想之下,构造并不繁复,因而他与族中诸博士当即领命:
“臣等谨遵圣谕!”
与此同时,王翦、隗状、王绾、李斯等重臣心中已然盘算:待公输家将实物造出,定要遣府中匠人前往观摩学习,自家宅邸也须配备数辆。
毕竟此物造价不高,却能在危急时刻保全性命财产,多一分准备,便多一分安稳。
至于天下黎民百姓,一时还未察觉吸水筒另有他用。
但太子扶苏与天幕上那位“相里季”共同设计出的“千里引水筒”,却已引发民间热议。
“这千里引水筒真好!有了它,哪怕隔着山岭,取水送水也都方便多了!”
“嘿嘿,依我看不如叫‘过山龙’更贴切——穿山越岭输送清水,不是龙是什么?”
“关键是看着也不难做,主要就是竹节之间的衔接与密封功夫。”
“只要能把这点做好,就算没有龙骨水车、大转轮筒车,咱们也能用‘过山龙’直接从河岸把水引到田头去浇地。”
“说起来,就算做了水车,还得搭竹槽导水,既然如此,还不如一开始就铺过山龙,还省事些。”
“不对不对,两样东西不一样。
那过山龙看着就没龙骨车结实。”
“水车建好能用好多年;可要是过山龙中间哪一截被人碰坏了、漏水了,整条线就废了。”
“谁敢动?谁要是敢毁我过山龙,我跟他拼命!”
“要是没有龙骨水车和大转轮筒车,临时用一下过山龙也不错,总比完全靠人力挑水强得多。”
“说得在理。
咱们两家的地挨得近,回头一起商量个章程,看看能不能动手做个过山龙,真能做成,咱们就合伙搭一个,轮流用也方便。”
“成,等天幕一结束,我就跟老哥你一块琢磨。”
天下各地的百姓看了这么久的天幕,终于又见到一种不依赖专业工匠、普通人也能试着动手制作的提水工具,个个心头火热,跃跃欲试。
只等天幕一停,便要立刻着手研究那过山龙究竟该怎么造。
至于龙骨水车、大转轮筒车这类更结实耐用但技术要求高的器具,也只能指望乡里有没有闲着的匠人愿意接活儿了。
若全靠自己摸索,恐怕得耗上好些时日才可能弄明白门道。
与其干等,不如先做个简单的过山龙应急。
万一这玩意儿使着顺手,说不定以后也就懒得再去费劲造那些复杂的器械了。
在陆续出现龙骨水车、大转轮筒车、高转筒车、吸水筒、过山龙等多种灌溉工具之后,时光悄然流转,已至秦王政十三年岁末。
此时秦国仍沿用《颛顼历》,以亥月(即十月)为一年之始,视其为正月。
然而太子扶苏却觉此举略有不妥——并非因农家已验证出新历法,而是他心中有所思量。
他认为,一年之终与新年之始,理应有些仪式来承前启后,以示更替之重。
可亥月正值秋收、播种、售卖农产的繁忙时节,百姓终日奔忙于田间地头,哪有空闲参与庆典?
待农事稍歇,十月早已过去,新年已然开启,再行庆贺之事,未免显得滞后失序,名实难副。
因此,若能将岁首稍作延后,专设一节作为辞旧迎新的节点,或许更为妥当。
不过这只是扶苏心中的初步设想,眼下断无更改历法的道理。
但待日后农家完成历法修订,或秦国彻底平定六国、四海归一之时,扶苏料想自己会正式提出调整岁首之议。
而今,仍依《颛顼历》行事,以亥月为岁首便是。
早在先前,太子便已定下规矩:每年岁末,召开一次“太子六部小廷议”。
因此,六部尚书早在半个多月前,甚至有的提前一个月就开始筹备相关事宜。
待到廷议之日,吏部尚书·纲成君蔡泽、农部尚书·许子、工部尚书·相里季、刑部尚书·蒙毅、礼部尚书·张苍五人,皆率各司主官联袂入殿。
甫一进门,众人便见殿中央主位下方,左右两侧各摆五列相对的座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