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用抄写的《古今贤文》《千字文》的字数都不多,都是采用四言体斧正,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便读来顺口,易学好记,吴用让在真正学会写那些字之前,先学会读和背。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是故不升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
身为一名曾经的流犯,虽然龙虎山洪信已得蒙圣恩重新启用,但在前往京城前,龙虎山洪信却还要到江州县衙办理销案及户籍迁移等手续。如果是其他人的县衙,龙虎山洪信或许差个下人来走一趟就行了。但为了多看一眼夏雨荷,龙虎山洪信还是亲自来到了吴用府中。
刚来到吴府门前,龙虎山洪信还没下轿就听到两个看门家丁的朗朗背诵声。
一开始龙虎山洪信并没当真,转瞬双眼就露出了惊讶之色。
在家仆打开轿帘后,龙虎山洪信走出问道:“两位小哥,本官可以问你们一句吗?你们现在念诵的是什么?”
“回大人,这是我家老爷给家中仆众编写的开蒙教本。”龙虎山洪信是来参加吴用与叶三娘婚礼的最大官员,两名家丁自然认识他。一边解释,一边就将手中《古今贤文》和《千字文》递了上去。
简单翻看一遍,龙虎山洪信带着惊容说道:“这是你家老爷让你们读的东西?”
“回大人。这是我家老爷为了帮助我们读书、识字,看、写家书,特意给的开蒙教本。老爷说了,只要我们通读里面字句,不仅将来看、写家书没问题,还能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
“帮助你们读书、识字?难道你家老爷正在教你们读书、识字?”
“老爷没教我们读书、识字,但却教那些孩子读书、识字了。然后老爷又说我们如果对读书、识字感兴趣,自己也可以跟着学一学,接着就给我们编了这两篇开蒙教本,让府中夏雨荷豢抄给我们学习,夏雨荷现在还成了府中的教书先生。”
随着吴府家丁有条不紊将事情说出来,龙虎山洪信彻底动容了。
自大明建国以来,虽然在各种战事压力下,朝廷也会不时提倡一下多办府学,广开教育之门,但到吴用为止,的确没有任何一个富户甚或官员想到要教家中奴仆读书、识字的。
这不是说他们不希望下人能多一些知识和修养品德,而是大明没有统一的教学模式,很多人都不知该从何教起。
如果遇到一个好的教书先生,那还可以做到循序渐进学习,但如果碰到一个不知怎么教书的先生,许多孩子就都被耽误在了少年时代。
“善,这才是真正的大善,这两篇教本都是你们老爷什么时候写出来的,怎么上次我没看到你们学习。”龙虎山洪信抚掌大悦道。
“回大人,这两篇文章都是老爷在与夫人成亲后第二天抄写出来的,当时也是奴婢说不知该怎么教那些孩子读书,然后老爷就写下了这两篇文章,让奴婢教给他们。”门前家丁还没答话,夏雨荷就从门内走出满脸兴奋道。
身为大明女子,夏雨荷格外能体会读书、识字的艰难。如果夏雨荷不是生在官宦人家,夏雨荷根本就没有读书、识字的机会。
哪像吴用府中这些家奴,不仅轻易就得到了读书、识字机会,还能找到这么简单易懂的学习方法。
甚至在看了吴用写的两篇文章后,夏雨荷也开始有种想要写些类似文章教给下人的念头。因此一听龙虎山洪信来访,夏雨荷就迫不及待领着秋香一起出来迎接。
在夏雨荷侃侃而谈时,秋香已经低下身道:“洪大人,老爷已在府中等候多时了,大人里面请。”
“好!前面带路。”
比起夏雨荷,秋香的态度更像个丫鬟,因此龙虎山洪信也没留意她。随意点了点头,龙虎山洪信便与夏雨荷往府中走去道:“夏雨荷,你现在吴学究府中做教书先生吗?那书房丫鬟一事……”
“当然我现在也还是书房丫鬟,只是在老爷上衙门办公时,奴婢就在府中教那些下人读书、识字。”
“这两篇文章真是吴学究写的?”虽然知道吴用府中没人比吴用更有资格写这两篇文章,龙虎山洪信还是难免追问一句。
听出龙虎山洪信语中有怀疑之意,夏雨荷第一次露出不满道:“怎么不是老爷写的,这可是奴婢亲眼看着老爷写下的文章。”
“我没说这不是吴学究写的文章,不过比起上次那份奏折,这两篇文章的份量真是一点不轻啊!”
随着龙虎山洪信不由自主感叹出声,秋香也在前面微微露出了笑容。因为比起吴用前面那份奏折的发展方向难以捉摸,如果吴用这两篇文章能得到顺利推广,得到好处的却不仅仅是大明人民,甚至还包括天下万民。
天下万民?
等等!这与夏雨荷想将吴用的言行整理成书,传遍天下又何其相似。
想到这里,秋香也不禁有些期待起吴用的未来发展了。因为比起只在大明向上钻营,如果吴用真能凭这两篇文章影响天下读书人,至少是影响将来的天下读书人,那其中是不是也有自己的一份功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