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知道吴用又为大明朝廷贡献了一个“垂帘听政”主意后,扈大嫂就一直很关心,这才能立即回答吴用。
而在扈大嫂回答完毕后,吴用又说道:“很好,扈大嫂你说的乃是皇上当政时的垂帘听政状况。那如果皇上不当政了,太子登基后,垂帘听政还有没有必要保留?”
“这个……,垂帘听政不是为方便太子学习朝政经验吗?既然太子登基,那还有什么必要……”
刚说到这话,扈大嫂就感到从大明乐安长公主朱徽媞的方向扫过来两道视线,顿时就抽搐着嘴唇说不下去了。
当然,这不是说大明乐安长公主朱徽媞的视线给扈大嫂带来了多大压力。
而是扈大嫂终于想起来,垂帘听政并不是太子守信一个人的垂帘听政,还包括与太子守信一起在帘后垂帘听政,并且教导太子殿下在朝堂上该怎么表现的大明乐安长公主朱徽媞。
或许随着太子登基,太子是不可能继续待在幕后垂帘听政,但这却不等于大明乐安长公主朱徽媞也会从幕后彻底退出。
因此不等吴用再度开口,扈大嫂就微微颤抖着双唇说道:“学究大人,贱妾愚钝,不知学究大人先前所说的皇上……,还有多少时间。”
吴用敢在扈大嫂面前轻易说出“皇上命不久矣”的话,扈大嫂却没有这么大胆。
但随着吴用步步紧逼,扈大嫂也开始感到里面或许问题很大了。
知道扈大嫂已经有所察觉,吴用也点点头道:“扈大嫂想得没错,皇上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最多只能挨到明年,然后就是太子登基。”
“明,明年?这么快……”
虽然从吴用敢在自己面前轻易说出皇上命不久矣的话,扈大嫂就对皇上的身体状况感到有些不乐观了。可想到大明朝廷正在筹谋的大明帝国第一大帝国之事,扈大嫂原本还以为这应该有不少时间才对。没想到大明皇帝明熹宗朱由校明年就要不行了,这实在让扈大嫂有些猝不及防。
因为不说别的,这么短的时间内,别说什么给成就大明帝国第一大帝国打基础,就是想要完全平定安南城,平定安南郡都不大可能。
“……快吗?本官可不觉得。”
吴用语气平静,眼中却闪过一丝深意,“但扈大嫂可曾想过,太子登基之后,朝局未必稳固?新君初立,百官观望,藩王蠢动,边患未靖,此时若无强有力之人坐镇中枢,朝纲必乱。”
他顿了顿,声音压低:“而公主殿下,正是那个能稳住局面的人。”
扈大嫂心头一震,不敢抬头。
吴用继续道:“你以为垂帘听政只是皇上驾前的权宜之计?错了。那是布局的开端。皇上在时,公主借‘教导太子’之名参预朝政,已渐渐掌握六部动向、军机要务、内外人事。如今太子仁厚,素赖公主指点,登基之后,岂会骤然割断这层依赖?”
他冷笑一声:“更何况,太子登基,礼制上需尊先帝遗训,而先帝临终前亲授‘辅政诏书’,明令公主代掌部分政务,以助新君理政——这道诏书,早已拟好,只待时机。”
扈大嫂呼吸一滞。
吴用缓缓起身,踱步至窗前,背影沉静如渊:“明年皇上驾崩,太子继位,改元之初,必行大赦、封赏、祭天诸礼。那时人心浮动,政令交错,正是权力交接最脆弱之时。若无人主持大局,只怕连内阁都会陷入党争泥潭。”
他回身,目光如炬:“而公主,将以‘先帝遗命’‘母仪天下’双重身份,继续垂帘于太极殿东侧,名义上协理六宫,实则掌控通政司、兵部塘报、内廷批红。届时,她不必称帝,却可执天下之柄。”
“至于太子……他会感激她,依赖她,甚至敬畏她。只要不出差错,十年之内,大明真正的主宰,不在金銮殿上,而在帘幕之后。”
扈大嫂听得冷汗涔涔,指尖发麻。
原来如此。
这不是临时起意,而是一盘早已布下的棋局。
从“垂帘听政”初设那一刻起,每一步都在引导今日——引导太子习惯被指导,引导群臣接受女性参政,引导地方大员向京中递折时,也开始留意帘后那位“无形摄政者”的态度。
吴用轻声道:“所以,现在的问题不是‘有没有必要继续垂帘’,而是——谁能确保这一制度,在皇上驾崩后,依然合法存在?谁能在关键时刻,替公主稳住内阁、压制异议、操控舆论?”
他盯着扈大嫂:“你明白了吗?公主留下你,不是因为她需要一个帮手,而是因为她需要一个能理解这一切,并愿意为之效命的人。”
空气凝滞。
良久,扈大嫂缓缓跪下,额头触地。
“贱妾……愿为公主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喜欢智谋卓绝的天机星吴用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智谋卓绝的天机星吴用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