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号驶入因果相契域时,星穹先显露出“因”与“果”的相循之态——域的东侧是“因源原”,原上漫着青碧色的“肇始光”,光中浮着无数细如发丝的“因源丝”,每缕丝的芯都嵌着团翠玉色的“因核”,核的“肇始力”能开启存在的初端,触之如握破土的种芽,带着“启始”的劲;域的西侧是“果归渊”,渊里沉着重绛色的“归束光”,光中凝着无数圆如珠粒的“果归珠”,每颗珠的芯都裹着团赤玛瑙色的“果核”,核的“归束力”能收束存在的末端,触之如捧饱满的谷穗,带着“终结”的实。
林默蹲在因源原的因源丝旁,指尖轻触青碧色的光丝——因源丝立刻透出翠光,因核的肇始力顺着指尖漫开,竟在丝边牵出缕绛红的珠痕,那珠痕与果归渊果归珠的归束轨迹完全重合。“因不是‘孤立的起’,是果的‘根’,”他拈起缕因源丝,轻轻抛向果归渊,丝落入渊中时,重绛色的果归珠瞬间顺着翠光的轨迹凝成托珠,赤玛瑙色的果核透出缕翠玉色的光,“就像种植的因果:播撒麦种是因(肇的始)——埋下生长的初端,启始生命的脉络;收获麦粒是果(归的束)——收束生长的末端,承接肇始的成果。无收获的果(归的束),播种的因便成无终的撒,麦种会因无人养护枯朽;无播种的因(肇的始),收获的果便成无起的空,麦粒会因无初端无源,因果相契,才成完整的耕。”
沈翊站在果归渊的果归珠旁,指尖轻碰赤玛瑙色的珠面——果归珠立刻透出绛光,果核的归束力顺着指腹收束,竟在珠边凝出缕青碧的丝影,那丝影与因源原因源丝的肇始轮廓分毫不差。“果不是‘无凭的终’,是因的‘归’,”他拾起颗果归珠,轻轻抛向因源原,珠落在原上时,青碧色的因源丝瞬间顺着绛光的轨迹凝成牵丝,翠玉色的因核透出缕赤玛瑙色的光,“就像学习的因果:诵读典籍是因(肇的始)——输入知识的初端,启始认知的脉络;明晓事理是果(归的束)——收束认知的末端,承接输入的成果。无明晓的果(归的束),诵读的因便成无获的念,典籍会因不解其义闲置;无诵读的因(肇的始),明晓的果便成无基的知,事理会因无输入无源,因果相契,才成有用的学。”
因源原与果归渊的交界,矗立着“因果阁”——阁的基座是因源原的因源丝所凝(因,肇的基),翠玉色的基座嵌着因核的光纹,能为阁提供启始的支撑力,在星穹中立起稳固的初架,似要向渊延伸;阁的阁顶是果归渊的果归珠所砌(果,归的顶),赤玛瑙色的阁顶缀着果核的纹缕,能承接基座的肇始力收束成完整形态,在星穹中显出错落的终架,似要向原靠拢。因与果相依:若拆去阁的基座因源丝(执果弃因),阁顶果归珠会因失了肇始的基而散成珠粒,最终因无起的归而滚入星域,成无依的果;若抽走阁的阁顶果归珠(执因弃果),基座因源丝会因失了归束的顶而漫成光雾,最终因无终的肇而成空架,成无归的因。
就像制陶的因果:揉泥塑形是因(肇的始)——赋予陶土形态的初端,启始器物的脉络;烧制成器是果(归的束)——收束陶土形态的末端,承接塑形的成果。无烧制的果(归的束),塑形的因便成易毁的泥,陶土会因无固化散形;无塑形的因(肇的始),烧制的果便成无态的灰,陶器会因无形态无源,因果相契,才成可用的器。
因果阁的正中悬着“因果钟”——钟的钟身是因源原的因源丝所织(因,肇的体),翠玉色的钟身刻着因核的光纹,能承载肇始的力;钟的钟舌是果归渊的果归珠所制(果,归的芯),赤玛瑙色的钟舌嵌着果核的纹缕,能收束钟身的力形成完整声响。钟的相契需因果相应:钟身承力(因肇)需借钟舌收声(果归)才能成响,钟舌收声(果归)需借钟身承力(因肇)才能发力,若只织钟身无钟舌(执因弃果),钟身会因无归束的收而成散劲的光,发不出完整声响;若只制钟舌无钟身(执果弃因),钟舌会因无肇始的力而成死寂的珠,毫无作用,唯有身肇舌归、始束相契,才能传出“因不虚肇、果不妄归”的响。
“执因派造的‘纯因田’,全用因源原的因源丝铺田,田里遍嵌因核,连养护生长的果核渠都没留,”林默调出田的残影——翠玉色的田面在星空中泛着光,因源丝持续释放肇始力,播下的麦种只破土却不抽穗,最终因无归束的养而枯成黄草,田面也被散劲的因源丝漫成光雾,“他们说‘因是始,果是末,守因便得始’,结果田因失了果的归(养护收束的终),连作物的生长循环都完不成,因成了无终的废。”
沈翊指着果归渊的渊底——那是“纯果台”的残迹,赤玛瑙色的果归珠碎成细粒,粒中还嵌着未消散的归束光纹,台基的位置只留个浅凹。“执果派筑的‘纯果台’,只用果归渊的果归珠砌台,台身连播撒初端的因核源都没留,”他舀起勺混着珠粒的渊水,水在掌心很快渗走,珠粒也随之失了光,“他们说‘果是终,因是累,逐果便得成’,结果台因失了因的肇(播撒启始的初),刚砌好就因无初端支撑而崩碎,果成了无起的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