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卫国虽然被停了职,第二天一早,但还是起了个大早。
周振邦说了今天会来找他,他得在家等着。
王翠兰已经做好了早饭。
值得一提的是,昨晚李晓芸也没回筒子楼那边的宿舍,就在何家歇下了——当然,还没过门,肯定不能和何卫国住一屋,她是和雨水那丫头一起睡的。
桌上饭菜已经摆得差不多。
早上喝的是粥,不过今天用的是纯精白面,没掺棒子面,熬得浓稠喷香。
此外还切了几个流油的咸鸭蛋,配上一碟爽口的咸菜。
在这年头,这早餐算得上相当丰盛了。
桌上的氛围也比昨天轻松了许多。
昨晚周振邦那番掷地有声的话,给全家人都吃了定心丸,大家对于何卫国接下来的处境,也就不那么担心了。
吃着饭,何卫国开口道:
“晓芸,今天早上我估计不能送你去上班了,得在家等我老哥。”
“要是他来了我不在,就耽误正事了。”
李晓芸点点头,很是理解:“没事儿,就这几步路,我自己走着去就行。”
旁边的雨水听了,立刻热心地说:
“嫂子,要不你骑我的自行车去吧?”
“我大哥给我买的那辆女式车,你骑应该正合适!”
傻柱也在一旁帮腔:
“大嫂,我看雨水这安排行!你骑她的车,今儿我骑车送雨水上学。”
从文化馆到何家这段路确实不近,不像去轧钢厂那么方便。
李晓芸想了想,便没推辞,笑着应下:
“行,那谢谢你了啊,雨水。”
雨水笑嘻嘻地摆摆手:
“哎呀,嫂子,你跟我还客气啥?”
“我的车给你骑,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李晓芸被小姑娘纯真的热情感染,伸手摸了摸雨水的头,柔声道:
“我们家雨水真懂事。”
何卫国在一旁看着这融洽的一幕,心里暖洋洋的。
虽说李晓芸还没正式过门,但这个家已经有了完整的家的感觉,成员之间和睦融洽,充满了令人安心的温暖。
吃完饭,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家里就剩下王翠兰和何卫国。
何卫国主动提起:
“翠兰,我看你一天在家忙前忙后,也挺闷的。”
“抽空我去问问嫂子,看你工作的事儿进展到哪一步了。”
听他这么说,王翠兰心里其实挺开心,谁不想要个正经工作呢?
不过嘴上还是说:
“没事儿,大哥,不着急。反正现在跟大家一起,我觉得也挺好的。”
何卫国点点头,又说起另一件事:
“还有个事儿,翠兰。你看你跟柱子结婚也有些日子了,除了刚结婚那两天回门,就没再回去过。”
“这个周末,你看要不要让柱子陪你回王家村一趟,去看看王大伯?”
他顿了顿,继续道:
“另外,这不马上要过年了吗?”
“你跟你爹商量一下,看他愿不愿意来城里跟咱们一起过年。”
“你想想,他一个人在家也冷清,来咱们这儿一起过,热闹!”
“咱家房子够住,到时候收拾一间出来给王大伯,没问题。”
王翠兰听着这话,眼眶不由得微微发红。
说实在的,她嫁过来这么久,有好几次都想回家看看爹。
说不想家那是假的,但何家一家人待她极好,这里就是她的新家,有自己的小日子要过。
之前何卫国出差一个多月,刚回来又忙着处理工作上的事,一直没抽出空。
最主要的是,从这儿回王家村不算特别远,但也不近,真要回去还得盘算一下怎么走,有没有顺路的车……
而最让她感动的是,何卫国主动提出这件事,还想着接她爹来过年,这分明是真心实意拿她当一家人看待,为她考虑。
她不是没想过过年回去陪爹,但嫁出来的女儿跑回娘家过年,总不太像话。
可一想到娘走得早,家里就爹孤零零一个人,她心里也不是滋味。
现在何卫国这个提议,简直说到了她心坎里。
她琢磨着,等工作安排妥当了,临近过年时再回去看爹,顺便就把爹接到城里来住段时间。
到了年底,地里不忙,公社那边应该能准假。
想通了这些,王翠兰红着眼眶,对何卫国道:
“大哥,我知道了……谢谢你。”
何卫国看她这样,心里也有些发酸。
哪个嫁出来的女儿不想娘家人呢?
他温声道:
“哎呀,翠兰,别这样。”
“咱都是一家人,说谢就太见外了。”
“时间上你自己把握,什么时候回去,或者需要帮什么忙,尽管跟大哥说。”
王翠兰用力点了点头:“嗯,谢谢大哥。” 说完,便转身去收拾碗筷了。
何卫国则在家里的藤椅上坐下,点了根烟。
现在他能做的,就是耐心等待周振邦。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何卫国觉得自己起码等了一两个小时,抬头看钟,大概九点左右了,却还没见到周振邦的身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