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营。
这两个字,在大唐的任何一个州县,都代表着禁忌与不祥。那是一道无形的墙,将健康与疾病,生存与死亡,清晰地分割开来。
顾长生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叩击,脑中瞬间闪过数个念头。
流民。疯了。见人就咬。
这几个词组合在一起,指向的绝非普通的瘟疫。
寻常疫病,只会让人虚弱、发热、乃至溃烂死亡。而这种“狂暴化”的症状,更像是……某种人为的催化。
“备车。”
他没有丝毫迟疑,抓起一件厚实的披风裹在身上,快步向外走去。
夜色下的渭州,已经不复白日的平静。急促的铜锣声从城西的方向传来,伴随着隐约的惨叫和兵器碰撞的锐响,给这座古城的睡梦划开了一道血淋淋的口子。
马车在石板路上颠簸,顾长生闭目养神,脑中却在飞速运转。
他不是医师,但他曾是一个历史学者。他知道,安史之乱的爆发,不仅是军事上的灾难,更是一场巨大的人道主义危机。
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成为“流民”,他们是瘟疫、饥荒和兵乱最直接的受害者。
疫营,便是这个时代背景下,一个最脆弱、也最容易被引爆的火药桶。
“吱嘎——”
马车停下。
还未等亲卫来得及掀开车帘,一股浓重的血腥味,混杂着草药、污秽和焦炭的气息,便已经钻入了车厢。
顾长生下了车,眼前的景象,比亲卫的描述更加混乱。
城西疫营,设立在一片废弃的军营旧址上。此刻,整个营地已经被州府的府兵围得水泄不通。
火把乱晃,将人影拉得如同鬼魅。营地内,几座茅草搭成的棚屋正在燃烧,黑烟滚滚。
府兵们结成简陋的阵型,用长枪和盾牌,死死地将一群状若疯魔的人堵在营地中央的空地上。
那些“疯子”,正是下午才被收治的流民。他们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双目赤红,口中发出野兽般的嗬嗬声。
他们的动作快得惊人,力气也大得离谱,几名府兵的盾牌,已经被他们用牙齿和指甲撕扯得木屑横飞。
更可怕的是,地上已经躺倒了七八名府兵和几名营中的医工,他们的脖颈和手臂上,都有着深可见骨的咬痕。
刺史崔源早已赶到,正站在外围,急得满头大汗,指挥着弓箭手,却迟迟不敢下令放箭。
“天尊!您可算来了!”崔源一见到顾长生,如同见到了救星,连忙迎了上来,“这……这究竟是何方妖孽作祟啊!”
顾长生没有理会他的惊慌,目光如刀,迅速扫过整个现场,开始冷静地拆解眼前这团乱麻。
第一道命令,清晰而冷酷。
“封锁。”
“天尊?”崔源一愣。
“以疫营为中心,方圆五百步,拉起警戒,任何人不得进出。”顾长生的声音不大,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派人传令城中武侯铺,关闭所有坊门,全城宵禁。此事,在查明之前,一字不得外泄。”
“是!是!”崔源如梦方醒,连忙挥手,将命令传达下去。
第二道命令,紧随而至。
“隔离。”顾长生指向那些躺在地上的伤者,“所有被咬伤之人,无论死活,立刻与其他人分开!单独收治,严加看管。
派人检查所有参与围堵的府兵,身上有抓痕、咬痕者,一并隔离。”
这道命令,让在场的府兵们一阵骚动,但无人敢于违抗。
第三道命令,直指核心。
“带疫营的医官来见我。”
很快,一个须发皆白、身上还沾着血迹的老者,被带到了顾长生面前。他显然是吓坏了,嘴唇哆嗦着,话都说不利索。
“下……下官张季,拜……拜见天尊。”
“不要废话。”顾长生打断了他,“回答我的问题。”
“这批流民,何时入营?从何而来?总共多少人?”
张季定了定神,专业素养让他勉强恢复了些许镇定:“回天尊,今日申时入营。据他们自己说,是从东边华州方向逃难而来。入营登记的总共是四十七人。”
“入营后,你们做了什么?”
“按……按规矩,先是验明身份,然后施粥,分发草药,再安置入营。”
“施粥?”顾长生的眼角,微不可查地跳了一下,“什么粥?”
“就是府库调拨的粟米,加上一些野菜,熬的粟米粥。”张季答道,“这是朝廷的规制,所有疫营,都是如此。”
“发作,是从何时开始的?”
“戌时末。”张季脸上露出恐惧之色,“第一个发疯的,是个孩子。他突然尖叫着,咬向自己的母亲。然后……然后就像会传染一样,一个接一个,全都疯了!”
申时入营,戌时发作。
中间,隔了两个时辰。
顾长生心中已经有了初步的判断。
他不再多问,而是对着崔源下令:“让你的兵,活捉一个过来。记住,要活的。”
“这……”崔源面露难色,“天尊,这些疯子力大无穷,刀枪都未必能制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