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张来自第一高中的、血淋淋的手臂特写照片,成为了点燃全城恐慌的最后一根引信。
事件发生后的短短几个小时内,“瘦长鬼影”这个原本只在小众圈子里流传的都市传说,便以一种近乎爆炸性的姿态,彻底冲破了亚文化的壁垒,凶猛地侵入了主流大众的视野。
恐慌,如同一场看不见的瘟疫,通过光纤和无线电波,在东江市的每一个角落里,开始了指数级的疯狂传播。
“我发誓我昨晚回家的时候,路灯下真的有个一闪而过的黑影!又高又瘦!”
“楼上别说了,我家狗今天对着衣柜叫了一整天,我他妈现在不敢开柜门!”
“有没有人管管啊?现在晚上出门都感觉背后有人盯着,太吓人了!”
社交网络上,类似的言论层出不穷。
人们像是得了一种集体性的臆想症,将生活中所有无法解释的、细思极恐的细节,全都主动地,与那个“没有影子”的黑西装男人联系在了一起。
恐惧,催生出了更多的“目击者”。
而更多的“目击者”,又进一步放大了这种深入骨髓的恐惧。
一个完美的、自我循环的恐怖闭环,已然形成。
公寓的客厅里,陈东负责监控舆情的那台电脑,发出的警报声已经变得连绵不绝,仿佛一台濒临极限的心电监护仪。
屏幕上,代表着“瘦长鬼影”关键词搜索量和讨论度的红色曲线,已经彻底失控,以一种蛮不讲理的垂直角度,疯狂地向上攀升,刺破了后台系统设置的每一个预警阈值。
面对这场席卷全城的精神风暴,官方的反应,也随之而来。
东江市电视台的晚间新闻,紧急插播了一条,由本地着名心理学教授和一位退休老刑警共同出镜的“辟谣”访谈。
“……所谓的‘瘦长鬼影’,本质上是一种典型的‘曼德拉效应’与‘集体癔症’的结合体。”
电视屏幕上,头发花白的心理学教授,正对着镜头,侃侃而谈。
“当一个足够模糊、但又具备强烈心理暗示的恐怖形象被抛出后,人们会下意识地,将自己记忆中模糊不清的部分,主动向这个形象进行靠拢和‘修正’,从而产生‘我也见过’的错觉……”
他身旁的老刑警则从现实层面进行补充。
“至于第一高中学生受伤事件,我们警方已经介入调查。初步判断,伤口更符合被某种灌木丛的荆棘划伤的特征。我们呼吁广大市民,保持理性,切勿信谣、传谣,更不要模仿任何危险的网络挑战……”
紧接着,本地的几家主流媒体和一些拥有百万粉丝的科普类博主,也纷纷下场。
他们从各个角度,对“瘦长鬼-影”这个传说,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化的、科学性的“解剖”和“粉碎”。
然而,他们所有人都忽略了一个,最致命的问题。
那就是,无论他们的出发点是多么的科学、多么的理性。
他们的每一次“辟谣”,都必须,不可避免地,先完整地、清晰地,复述一遍“瘦长鬼影”的传说本身。
他们每一次的否定,都在客观上,为这个恐怖的模因,进行了一次规模更大、覆盖面更广的、官方级别的“广告宣传”。
公寓的客厅里,梁辰看着电视上那场义正言辞的辟谣访谈,脸上的表情,却没有任何放松。
反而,变得前所未有的凝重。
他缓缓地,关掉了电视。
在死寂的沉默中,他吐出了几个,让所有人心中一沉的字。
“完了。”
“他们这是在给那个怪物……喂食。”
高强焦躁地站起身,在客厅里来回踱步,一双拳头捏得咯咯作响。
“那我们也不能干看着啊!要不,我们也上网发帖,告诉大家真相?告诉他们这东西真的会杀人!”
“没用的。”梁辰立刻否决了他的想法,“那只会让相信的人更加恐惧,不信的人更加好奇。无论哪一种,最终都只会化为滋养它的养料。”
就在这时,一直紧盯着数据的陈东,猛地抬起头,脸色苍白如纸。
“梁辰……你说对了。”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颤抖。
“就在刚才,官方新闻播出的十五分钟内,‘瘦长鬼影’的全网关键词搜索量……暴增了……十倍!”
“‘信念’的汇集速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
这个冰冷的数据,像一记重锤,狠狠砸在了每个人的心上。
常规的手段,已经彻底失效了。
甚至,起到了反效果!
“那我们到底该怎么办?!”高强终于无法抑制自己的情绪,一拳砸在了墙壁上,发出一声闷响,“难道就眼睁睁地看着那个鬼东西,被这全城的人,硬生生地‘想’出来吗?!”
绝望,如同乌云,笼罩在小小的客厅里。
他们面对的,是一个“越反抗就越强大”的敌人。
这是一个,无解的阳谋。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沉默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