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溪村的石板路上,总晃悠着一副货郎担。担子一头挂着个旧拨浪鼓,鼓面是羊皮蒙的,边缘磨出了毛边,鼓柄包着层红布条,是货郎老宋头的吃饭家伙,打他爷爷那辈就摇着走村串户。这拨浪鼓怪得很——你要是诚心买东西,它咚咚锵响得欢,还能帮你挑出最合用的物件;你要是想占便宜,它就发不出声,鼓槌还专往你手背敲。
守着拨浪鼓的是老宋头的孙子小宋,二十出头,挑着担子走山路不喘气,裤脚总沾着泥,手里的拨浪鼓摇得比谁都响。他有个小跟班叫狗剩,九岁,总爱跟在担子后捡掉落的糖纸,说拨浪鼓的响声里藏着会跳舞的糖豆子。
村西头有个杂货铺老板娘叫王抠抠,总瞧不上这货郎担。她觉得小宋的东西卖得便宜,抢了自家生意,好几次想找茬,都被狗剩举着糖棍拦着,嘴里喊:不许欺负宋哥,拨浪鼓会咬你!
开春那会儿,山里的孩子出疹子,急需薄荷糖止痒。王抠抠把存货藏起来,说进价涨了,得翻倍卖。有个娘抱着浑身痒的娃来买,掏遍口袋只有几个铜板,王抠抠扭过头:钱不够?看别人吃去!
狗剩蹲在货郎担后听见,气得直跺脚。趁王抠抠来借小宋的麻绳,故意把拨浪鼓往她面前晃了晃。她刚想说还是你爷爷会做生意,突然叫了一声——拨浪鼓的鼓槌不知咋的弹起来,正好敲在她藏薄荷糖的布包上,糖纸露出来一角,被那娘瞅见了。王抠抠的脸腾地红了,赶紧摸出两颗糖塞给娃,嘴里嘟囔:算我送的!
没过几天,王抠抠的杂货铺就冷清了。村民们都说:还是小宋的担子实在,东西全,价钱公道,拨浪鼓一响就知道是好人来了。有人问小宋:薄荷糖紧俏,咋不多卖俩钱?他摇着拨浪鼓说:这老伙计说了,过日子谁没个难处,能帮就帮。
入夏时,连下暴雨冲毁了小桥,货郎担过不去河,山里的盐巴快吃完了。王抠抠的铺子里有盐,却故意往里面掺沙土,说潮盐压秤,划算。有个老汉来买盐,刚到家就发现不对,气得拄着拐杖来理论,王抠抠却耍赖:买的时候咋不看清楚?
小宋看着急,把拨浪鼓在河水里泡了泡,又挑着担子绕远路翻山,把盐送到各家各户。说也奇怪,经拨浪鼓碰过的盐,沙土自动沉在底下,雪白的盐粒干干净净。王抠抠看得直咋舌,也想学样往盐里掺沙,却发现自家的盐一掺就结块,根本卖不出去。狗剩笑得直拍大腿:王婶,你那盐没福气沾拨浪鼓的光!
王抠抠红着脸来求小宋,想匀点好盐救急。小宋让狗剩给她装了半袋,说:都是一个村的,总不能看着大伙吃带沙的盐。她送还空袋子时,塞给狗剩一把水果糖,红着脸说:让娃尝尝,以前是我不对。
秋天收栗子时,老宋头突然咳得直不起腰,郎中说是常年走山路受了寒,得用蜂蜜炖梨。小宋急得直掉泪,王抠抠提着一篮新摘的梨来看望,挠着头说:我去镇上见过好蜂蜜,就是贵得很......
当天夜里,狗剩抱着拨浪鼓,蹲在老宋头床前说:鼓爷爷,救救宋爷爷吧,我以后天天给你擦鼓面,不让你沾灰。说着说着,眼泪掉在鼓面上,顺着羊皮纹路渗进去。第二天一早,他发现鼓柄的红布条里裹着个小瓷瓶,打开一看,是半瓶蜂蜜,还带着股花香。
王抠抠一看就咋舌:这是槐花蜜!能治咳嗽!她自告奋勇陪着小宋去镇上,把自家的栗子卖了,买回了最好的止咳药。老宋头喝了蜂蜜梨汤,咳嗽竟慢慢好了,又能坐在门槛上听孙子摇拨浪鼓了。
这事过后,老拨浪鼓成了柳溪村的宝贝。谁家娶媳妇,来借拨浪鼓摇三圈,说能讨个好彩头;谁家生娃,让娃摸把鼓槌,说能长命百岁。王抠抠也改了性子,杂货铺的东西不再掺假,还总来帮小宋修补担子,说:这拨浪鼓比账本明白,待人实诚才能长远。
如今那旧拨浪鼓还挂在货郎担上,鼓面的羊皮被晒得发黄,红布条褪了色,却依旧摇得响亮。路过的外乡人要是问起这拨浪鼓的来历,小宋就会笑着说:哪有啥来历?它呀,就像这山路,看着曲折,却认人心,你对它真,它就给你指好路;你要是耍心眼,它可不就给你敲警钟瞧瞧?
王抠抠后来把杂货铺改成了茶水摊,专供过往货郎歇脚,柜台上总摆着个小拨浪鼓,谁来喝茶都要听她讲段拨浪鼓的故事,末了加句:做人啊,得像这拨浪鼓,摇得响,心更得亮堂,这样走到哪儿都受欢迎。
风一吹,货郎担的铃铛响,拨浪鼓咚咚锵地应和,听得人心里暖乎乎的——那是老物件在说,日子就像摇鼓,得真心实意地过,才能响得欢快,过得踏实。
喜欢乡音的星辰民间小故事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乡音的星辰民间小故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