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盘山来了个新山神,叫陆吾。别的山神管风管雨,他偏管记账。
怎么个记账法?王老汉砍了三捆柴,他记:“王老三,甲子年七月初五,取柴三捆。”李寡妇摘了一篮菇,他记:“李王氏,同日,取鲜菇一篮。”连孩子捡个松果,他都记:“赵小毛,取松果一枚。”
记账用毛笔,写在一卷无穷长的竹简上。沙沙响,日夜不停。
村民起初觉得新鲜。时间一长,别扭了——摘把野菜都像欠债。孩子们不敢上山玩,怕被记账。
猎户赵大胆不服:“山是大家的,记什么账?”故意打了只野兔,不报备。
当夜,他家锅灶漏了,顿顿吃夹生饭。补好锅,又漏。连漏七天。赵大胆怂了,上山喊:“山神爷,我打了一只灰兔子!”漏锅奇迹般好了。
陆吾记账:“赵大胆,七月十五,取灰兔一只。”顿了顿又写:“附:锅灶维修,免计。”
村民哭笑不得。这山神,较真又心软。
陆吾记账极细。刘婆婆采药,他记:“刘氏,取当归二两,黄芩三两。”张书生折梅,他记:“张秀才,取红梅一枝——为博邻村姑娘一笑。”
张书生脸红:“您连这也记?”陆吾声从风中传来:“实事求是。”
这年大旱,河水干涸,庄稼蔫巴。村民求雨,陆吾叹气:“雨不归我管。”但仍记账:“村民集体求雨一次,未果。”
村民饿得挖草根。陆吾记账:“某日,王老汉取草根一捆。某日,李寡妇取树皮半篮。”笔迹越来越沉。
终于,他掷笔起身,上天庭。执账本见玉帝:“陛下,磨盘山民取用山林,皆有账可查。今大旱三年,所欠过多,请以功德相抵,换雨一场。”
玉帝翻账本,皱眉:“陆吾,你记太细了。草根树皮都记,小家子气。”
陆吾正色:“一草一木,皆为天物。不记,才是懈怠。”
玉帝莞尔:“那就依你所请。”降下甘霖。
雨后,陆吾回山,继续记账。但添了新规:“大旱三年,天庭慈悲,免去草根树皮之债。”村民松口气。
陆吾却又写:“然雨水之恩,计功德三千。分期偿还:栽树百棵,修渠十里,禁猎三年...”
村民叫苦:“这山神,真一点不肯亏!”
但没法子,乖乖干活。栽树、修渠、禁猎。三年后,磨盘山林木葱茏,溪水清澈,兽踪重现。
陆吾记账:“功德圆满,欠账勾销。”笔迹透着轻松。
村民却习惯了。砍树补种,打猎留种,采药取大留小。磨盘山成了远近闻名的宝山。
陆吾依旧记账,但内容变了:“赵大胆救幼鹿一只,加功德五点。”“刘婆婆传采药诀给邻村,加功德十点。”
账本越写越厚,欠账越来越少,功德越积越多。
玉帝巡访,见磨盘山欣欣向荣,笑道:“陆吾,你这账本可算天下独一份。”陆吾捧出账本:“陛下,如今记的是善行簿。”
现在村民上山,常对空喊:“山神爷,我摘筐山莓——留了半给鸟儿!”“山神爷,我砍棵枯树——补种了两棵苗!”
风中传来沙沙声,那是陆吾在记账。不过现在记账,后面常跟个“善”字。
有时孩子问:“山神爷,记账累不累?”
风中答:“累。但值得——你们还得起,天地才借得起。”
村民懂了:这记账,记的是敬畏,是良心。
所以磨盘山人上山,总带着客气。就像去邻居家借东西,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山神呢?还是沙沙记账。但偶尔,账本边会多个野果,或朵小花——村民送的。
陆吾拿起果子,咬一口,甜。于是记账:“收山果一枚,情义无价。暂欠。”
他永远欠点情义债。这样最好,有情义,才有来往。
你说是不是?
喜欢乡音的星辰民间小故事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乡音的星辰民间小故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