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装卸工到连环杀手的沉沦之路
大学宿舍的日光灯管嗡嗡作响,室友正对着老旧的显像管电视屏息凝神。屏幕上,一个身着军绿色上衣的男人正缓步走过斑驳的胡同,他的眼神像淬了冰的钢钉,扫过墙根下蜷缩的流浪猫 —— 后来我才知道,这个角色由《琅琊榜》中饰演老皇帝的那位表演艺术家塑造,而他演绎的原型,正是让整个 90 年代中国为之震动的白宝山。彼时只当是戏剧张力的夸张,直到多年后翻阅泛黄的卷宗,才惊觉现实远比任何剧本都更令人毛骨悚然。
一、铁锈与枪声:沉默者的獠牙
1996 年 3 月 12 日的北京,寒风卷着沙尘掠过石景山的厂房区。39 岁的白宝山站在北新安胡同口,手里紧紧攥着那张边缘发毛的释放证书,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十三年牢狱生涯在他脸上刻下的沟壑里,积满了对这个世界的怨怼。他抬头望了眼灰蒙蒙的天,远处烟囱喷出的黑烟与云层纠缠在一起,像极了他此刻混沌的人生。
没人记得他曾是石景山区第一电碳厂那个沉默的装卸工。1973 年,16 岁的白宝山顶替父亲的岗位进厂时,还是个体格单薄的少年。车间里弥漫着电极糊的焦糊味,巨大的压制机每运转一次,地面就跟着震颤,震得人耳膜发疼。同事们的记忆里,这个总低着头的男人像车间角落里的旧机床,锈迹斑斑却又透着股说不出的硬气 —— 别人两人抬的碳块,他咬着牙一个人扛;机床卡壳时,老师傅都头疼的故障,他蹲在地上研究半天,总能摸索出解决办法。
那时的他不爱说话,却总在午饭时找个没人的角落,偷偷翻看借来的《兵器知识》。有次组长见他对着步枪分解图出神,打趣道:小白,还想当解放军啊? 他涨红了脸,讷讷地说不出话,手指却在膝盖上无意识地模拟着枪械拆解的动作。直到 1976 年厂里组织民兵训练,这个平时连说话都怯生生的男人,拿起五六式半自动步枪时突然变了个人。三发子弹全部命中靶心,报靶员挥着红旗高喊 的声音,让白宝山嘴角勾起一抹转瞬即逝的笑。那天的阳光格外刺眼,枪膛里残留的火药味钻进鼻腔,竟让他有种莫名的亢奋,仿佛沉睡的野兽第一次尝到了血腥味。
此后他软磨硬泡从远房表哥那借到一支气枪,下班后就扎进厂区后的树林。起初只是笨拙地瞄准树枝,铅弹打在树干上,惊起一片落叶。后来渐渐能打中停驻的麻雀,枪托后坐力震得肩膀发麻,他却咧着嘴笑,把死鸟揣进裤兜带回家,拔毛洗净后给妻子炖汤。一年时光,他练出了 枪响鸟落 的绝技 ——15 米外的飞鸟,只要准星对上,绝无生还可能。深夜里,同院的邻居常被细微的 声惊醒,趴在窗缝上张望,只见白宝山蹲在院角,用气枪瞄准墙根乱窜的老鼠。跑动中的鼠辈,他也能一枪爆头,铅弹穿透鼠身的闷响,混在胡同里的狗吠声中,像死神的秒针在悄然跳动。
23 岁那年,经人介绍,他娶了邻村的姑娘石慧。婚礼很简单,两间借来的平房,糊着大红的 字,炕上铺着新做的蓝布褥子。龙凤胎降生那天,白宝山守在产房外,听着两个婴儿此起彼伏的啼哭,粗糙的手掌在裤腿上蹭了又蹭。护士把裹在襁褓里的孩子抱给他看,他不敢碰,只是盯着那双紧闭的眼睛,突然红了眼眶。但工资袋里的薄钞,很快就抵不过奶粉与尿布的重负。那时他每月工资 38 元,一袋奶粉就要 8 块 5,孩子们饿得整夜哭,石慧抱着孩子抹眼泪,他蹲在门槛上抽烟,烟蒂堆了一地。
这个 蔫大胆 的男人开始在夜里溜出门,先是偷自行车铃铛换烟抽,后来勾结邻居家的半大孩子翻工厂院墙。生产车间的铜屑、成品仓库的电极板,在他眼里渐渐变成了孩子碗里的鸡蛋。1982 年冬天,他趁着大雪翻墙进了工厂仓库,扛出一麻袋电极糊,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废品站送,雪水浸透了棉鞋,冻得脚趾发木,他却心里发烫 —— 这袋东西能换 20 块,够买两袋奶粉。1983 年因盗窃衣物被判四年时,他盯着判决书冷笑;当服刑期间因盗窃玉米用木棍打伤失主,加判十年时,那笑容里淬了毒 ——我不过是想给孩子留点吃的。
监狱的铁门关上时,他回头望了一眼,石慧抱着孩子站在远处,身影越来越小。那天的风很大,吹得他脸上生疼,也吹散了他最后一点温情。
二、户口之墙: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北新安的两间平房早已换了主人,弟弟一家的笑语从院里飘出,像针一样扎在白宝山心上。他站在胡同口,看着自己曾经亲手糊的窗纸被风吹得哗哗作响,窗台上那盆他种的仙人掌还在,只是被新主人移到了墙角,蔫头耷脑的。最终他还是转身走向母亲家,那间典型的北京单元房在三楼,墙皮斑驳得像老人的脸,楼梯扶手积着薄灰,每走一步都发出 的呻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