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杨推开安和城城门时,小林的目光先落在了门楣上的三个字上。
“安和城”刻在青石板上,笔画没有刻意雕琢的棱角,倒像是用指尖慢慢磨出来的,连边缘都泛着温润的光。
城门没设守卫,只有两株爬满藤蔓的老槐树,枝桠上挂着几个竹编的鸟笼,里面的麻雀蹦跳着,叽叽喳喳的声音盖过了远处的水声。
“别愣着啦,先去住处放东西。”
老杨拍了拍小林的肩膀,他手里还提着给孩子们准备的野果,布袋子沉甸甸的,“城里的路好走,丢不了人。”
跟着老杨往城西走,石板路被晒得暖烘烘的,脚踩上去很舒服。
路边的屋子大多敞着门,有人坐在门槛上编草筐,手指翻飞间,青绿色的草条就绕成了圈;有人在院里晒草药,见他们路过,顺手递来一把晒干的薄荷:“泡水喝,解乏。”
阿水接过来,指尖刚碰到叶片,就有清凉的气息漫开来,之前攥着冰棱的僵硬感,竟悄悄散了。
路过一间铁匠铺时,小林忍不住停了脚。
炉子里的火很旺,映得铁匠的脸通红,可他手里拿的不是刀剑,而是一把锄头。
更奇怪的是,他正用布条一圈圈缠在锄头刃上,布条是浅灰色的,和他身上的粗布衣裳一个颜色。
“您这是……”小林忍不住问。
铁匠抬起头,露出憨厚的笑:“刃太尖,翻地的时候容易伤着地里的根须。”
他指了指铺子墙角,那里堆着十几把缠好布条的农具,“咱们这儿不打兵器,地里的活计比啥都金贵。”
老杨在旁边补充:“去年有伙流寇想来抢粮,刚到红树林就被气根缠了脚,最后还是我们给他们送了干粮,让他们走了。”
他指了指路边的木牌,上面画着三样东西:带着露珠的异植、举着锄头的人、飘着的异能光团,用一根弯弯曲曲的线连在一起,像个攥紧的拳头,“苏城主说,大家都是靠这片地活的,分什么普通人和异能者。”
分到的住处是间带小院的木屋,屋顶的茅草铺得很整齐,没漏一点缝隙。
推开院门时,小林先闻到了向日葵的香味——院里种着四株向日葵,花盘比脸盆还大,正朝着夕阳的方向,金灿灿的花瓣上还沾着水珠。
“这是李婶家的屋子,她去南边亲戚家了,特意留着给外来的朋友住。”
老杨把他们的背包放在门口,“锅里温着热水,你们先洗漱,晚饭去城主府吃,我晚点来叫你们。”
阿水刚走进屋,就听见院门外有动静。
开门一看,是个梳着双髻的小姑娘,手里抱着只雪白的兔子,另一只手端着个陶盆:“娘说你们路上肯定累,这是晒过的温水,洗洗手脚舒服。”
兔子在她怀里不安分地动了动,挣着往阿水这边凑,用湿漉漉的鼻子碰了碰她还带着寒气的指尖,惹得小姑娘笑起来,“雪球也喜欢姐姐呢。”
等众人收拾好,天已经擦黑了。
老杨准时来敲门,领着他们往城主府走。
路上的灯笼已经点亮了,是用竹篾编的,外面糊着半透明的纸,光透过纸照出来,是暖融融的黄色。
有孩子提着灯笼在路边跑,笑声像银铃一样,碰到他们也不躲,反而举着灯笼照他们的脸:“你们是从北边来的吗?苏爷爷说你们会讲故事!”
城主府比想象中朴素,就是间大些的木屋,门口挂着两串干辣椒和玉米,像普通农家的样子。
推门进去时,屋里已经摆好了桌子,上面放着几碗热气腾腾的粥,还有一碟腌菜和一笼白面馒头。
“快坐快坐!”
一个穿着洗得发白的粗布长衫的老人迎上来,手里攥着个陶碗,碗里泡着几朵晒干的菊花,“我是苏明,安和城的城主。周显半个月前就派人送信来了,说你们要过来,我天天让老杨去红树林那边瞅着。”
苏城主把众人让到桌前,给每人盛了碗粥:“粥里煮了豆子和红薯,管饱。你们路上受了苦,先垫垫肚子。”
他说着,朝里屋喊了一声,“丫丫,出来见见客人!”
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跑了出来,手里停着只蓝翅膀的蝴蝶,翅膀上还带着淡淡的花纹。
她径直跑到小林面前,仰着小脸说:“蝴蝶姐姐说,你身上有豌豆的味道,香香的。”
蝴蝶像是听懂了她的话,扇了扇翅膀,真的往小林的种子袋飞了飞,吓得小林赶紧把袋子往身后藏,惹得满屋子人都笑了。
吃饭的时候,老石忍不住问起防御的事。
他放下筷子,看着苏城主:“苏城主,咱们这城没城墙,也没兵器,要是黑铁城追过来,可怎么办?”
苏城主喝了口菊花茶,慢悠悠地说:“老石兄弟放心,红树林就是咱们的城墙。里面的气根有灵性,能感觉到异能波动,要是有外人带着恶意来,气根会缠上他们的脚踝,不会伤人,但能把人拦在外面。”
他指了指窗外远处的水车,“那水车下面藏着咱们的水系异能者,要是真有危险,他们能让河水漫过城脚,形成一道水墙,黑铁城的铁矛再锋利,也穿不透水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