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深知袁术多半仍会固执己见。这一路来,他与袁涣早已习以为常。
即便黑山军真遭重创,袁术恐怕仍会北上与袁绍不死不休。
二人积怨多年,讨董时尚且暗斗,未至公开反目。
偏逢公孙瓒率十万大军南下,袁术竟彻底撕破脸皮,誓与袁绍势不两立。
这压抑十余年的仇怨一朝爆发,便如溃堤洪流,再难遏制。
此刻的袁术与袁绍,皆欲即刻铲除对方,整合袁氏旧部势力,以雷霆之势夺取天下。
袁术面色阴沉,将竹简甩给袁涣后,突然躬身致歉,称方才失态望其海涵。
袁涣素来忠厚,未显愠色。他展开竹简细读,神色骤然变幻:袁绍已察觉我等与黑山军结盟,却反向其示好,要求其莫干预冀州之争。
黑山军应允了。
此言一出,桥蕤、李丰等人俱露惊疑——既如此,渡河岂非自陷险境?何故主上仍执意北上?
阎象捋须凝视袁涣:莫非黑山军明应袁绍,暗联我方?信中是否暗示我军先渡河诱敌,待两军交战,彼等再突袭袁绍?
袁涣颔首,将信件传阅众人。阎象所料竟分毫不差。
巨伯之意若何?袁术冷声发问。
阎象沉吟道:属下仍谏阻北上。不若坐观公孙瓒与袁绍鹬蚌相争,待其两败俱伤,方为我等渔利之时。
袁术拂袖不语。值此乱世初临,阎象等人尚未立下显赫战功,其建言在他耳中不过怯战之辞。此刻他脑中唯剩一个念头:诛杀袁绍。
末将请战渡河。桥蕤突道。李丰随即附议。
袁涣却断然反对:此必是袁绍诱敌之计!佯装疏忽引黑山军入彀,实则欲围歼我军。
袁术怒极反笑:孤岂不知?袁本初更知孤心知肚明!
其胆敢以此拙计挑衅,便是赌孤不敢应战!玉符砸在案上铮然作响:传令三军——即刻渡河!
众谋士相视苦笑,只得着手筹划攻防事宜。帷幕间响起窸窣低语:速遣斥候探明北岸伏兵...调纪灵率精兵殿后...
谋士的职责,便是将主君的意气用事,粉饰成算无遗策的庙堂决断。
在谋士力劝主公却未被采纳的情况下,若因此便耍性子、阳奉阴违甚至故意扰乱军心,妄想通过极端手段迫使主公屈服,这实在是太过自以为是了。真正的智者若对主公彻底失望,往往会选择悄然离去。
袁术身边的阎象、袁涣等人并未到心灰意冷的地步,他们仍坚信袁术有很大胜算,只是认为与袁绍交战会削弱对豫州和淮南的控制力,实属不智。
侦查骑兵每隔两刻钟就从龙凑渡传回军情:
曹军方面毫无动静。尽管曹操三万大军昨日便开始强渡黄河,但在公孙瓒优势兵力阻击下始终未能成功。确认曹操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从龙凑转战白马后,袁术终于下达渡河命令。
乌巢泽畔,徐庶注视着司兖灵台郎手中的信鸽,仍觉难以置信。他忍不住询问:既是如此便利,为何在青州时从未见祭酒使用?
负责兖州情报的陈信解释道:唯有具备归巢本能的鸽子才能胜任传信重任。要从冀州传信回兖州,须先将兖州的信鸽送往冀州。这再次展现了陈渡超越常人想象的能力——连飞鸟都能为其所用。
“此外,信鸽飞行的距离不宜过远,否则容易迷失方向。”
“三百里是最佳范围,此时信鸽丢失率不足一成。”
“我们这些密探使用的信鸽,是祭酒耗费近十年心血精心培育的品种,几乎不会出现丢失的情况。”
徐庶不禁为之惊叹,原来其中竟有如此多的学问。
突然他意识到什么,瞪大眼睛惊讶道:“十年?”
司兖灵台郎点头确认。
“那这些信鸽传递消息的速度如何?”徐庶继续追问。
“极快,从邺城飞来的信鸽,不到一个时辰就能抵达此地。”
“一个时辰?!”徐庶震惊得几乎说不出话来。
要知道邺城与此地相距整整三百里!
这样的速度比快马还要快上四五倍!
更何况快马奔驰三百里,足以让马匹力竭而亡!
难怪黑山贼的情报能够如此迅速地传到祭酒手中——先从太行山传至兖州,再由兖州快马加鞭送往青州,全程不到一日。
等等,十年前就开始驯养信鸽?
专门用于传递情报的信鸽?
若说这不是特意培养用来建立情报网络的,徐庶是断然不会相信的。
从源源不断送往青州的司天监密报中,就能看出兖州、冀州两地情报网的缜密程度。
徐庶心中暗自震惊。
但转念一想,难道祭酒不满十岁时,就能构思出如此惊人的谋划?
难道十年前,祭酒就已预见天下将乱,故而早做准备?
虽然难以置信,可联想到陈渡的深谋远虑,似乎又不那么意外了。
信鸽系统,司天监组织,长达十年的布局......
徐庶对陈渡的敬佩之情愈发深厚。
司兖灵台郎陈信,执掌兖州全境情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