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我看,曹操至少要撤回四千骑兵。青州本就可战之兵不过两万,若在陶谦七万大军压境前,连这支铁骑都折在泰山,青州危矣。
至于那万余人马...臧霸眉头微皱,暂且静观其变。不妨逐步退守泰山隘口,以粮道为凭,先求不败。
在陶谦大军到来前,他能做的唯固守而已。
想到此处,臧霸不禁暗叹。本以为是陶曹之争,不料曹操竟将矛头对准自己。他岂会轻易损耗本部兵马?
只要坚守不出,稳如泰山,曹军谋士自会明白此处已无破局之机。届时即便主将不愿退兵,青州空虚也会迫其撤军。
烛影摇曳中,臧霸对曹操生出几分钦佩。这场豪赌,险些就改,写了整个青徐战局。若当真被曹操得手,陶谦恐怕连性命都难保。
徐州恐怕终究要落入曹操之手。
这样一来,天下人或许都会看清一个事实:
即便没有陈太阿相助,曹操依旧无人能挡。
可惜的是,陈太阿已死。
即便曹操的谋划堪称精妙绝伦,但他的军中,再也不会出现第二个算无遗漏的陈太阿了。
这场惊天 ** ,以曹操的意外落败,和臧霸的侥幸胜出告终。
曹孟德并非真正的天下无敌。
世间仍有臧宣高!
最终,臧霸也不禁对自己心生敬佩。
此战之后,他的威名必将传遍四海。
在安排完夜间巡逻、提防偷袭、防止营中骚乱等事务后,臧霸亲自上阵,值守第一班夜岗,也是时间最长的一班。
其余四虎早已习惯臧霸这位老大哥的体贴,各自回营休息,等待下半夜轮替。
一夜平静。
朝阳如常升起。
没有偷袭,也没有营乱。
臧霸再次稳固营防,静待曹军骑兵主动撤退。
然而,曹军并未表现出任何撤退的迹象。
一万精锐与六千骑兵,再度出现在汶水北岸。
……
汶水北岸,曹军大营 ** 。
一座两丈高台拔地而起。
曹操亲手垒上最后一捧土,又亲自挂起横幅。
这是一场战前誓师大会。
他早已习惯做这类既能凝聚军心又轻松自如的事。
当然,这种平易近人、与士卒同甘共苦的作风,是建立在足额粮饷和丰厚战功封赏的基础上的。
没有物质保障,何谈精神鼓舞?
曹操登上高台,立于 ** 。
台下的将士群情激昂,议论纷纷。
他微微抬手,全场瞬间肃静。
风声。
呼吸声。
战马嘶鸣。
甲胄轻响。
旌旗猎猎。
“诸位,皆是自讨伐董卓之时起,便随我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的兄弟!”
“若无诸位舍生忘死、浴血奋战!”
“便无我曹孟德的今日!”
“若无诸位抛家弃业、离乡背井!”
“便无我青州的今日!”
每说一句,传令兵便高声复述一句。
“吼!吼!吼!”
士兵们的呐喊震彻云霄,此起彼伏。
曹操再次抬手,全场恢复肃穆。
可我要说——
若无军师祭酒陈太阿!
若无他的神机妙算,运筹帷幄。
便无我曹操的今日!
便无三军将士的今日!
便无青州的今日!
场下闻陈渡之名,山呼再起。
** !
** !
斩陶谦!
屠尽徐州狗!
为祭酒 ** !
曹操抬手压下声浪:
不错!当报此仇!
诸君皆知,一年前讨董落幕时,
我曾警告那跋扈的杨彪——
陈太阿少半根头发,我便让弘农杨氏从世上抹去!
杨彪终不敢妄动。
而今陶谦老贼,竟敢遣人行刺!
虽未得手,此仇必报!
血债血偿!
** !
** !
活剐陶谦!
踏平徐州!
将士们目眦欲裂。
曹操沉声道:
这月余未见祭酒,有人疑他已死。
放屁!祭酒岂会折在鼠辈之手!
主公既要许嫁 ** ,祭酒怎会有事!
杀陶谦!为祭酒 ** !
随着陈渡被众人认出,关于他已死的谣言立刻消散。
将士们心中纷纷涌现新的念头:
“此番泰山之行,定是祭酒的谋略!”
“正是祭酒之计!”
“青州必胜!”
“诛陶谦!”
“斩臧霸!”
“杀!”
“杀!”
“杀!”
汶水北岸,怒吼声震彻云霄,肃杀之气直冲苍穹。
臧霸听着对岸精锐之师的咆哮,感叹道:“果真是青州最骁勇的虎狼之师。”
在陈渡现身之前,仍有少数将士坚信他已死,无法理解为何主公会冒险派他们这支精锐入泰山御敌。
毕竟行险出奇,向来是祭酒的专长。
而此次主公首次脱离祭酒独自弄险,令人心中忐忑,甚至略显悲观。
这种情绪无形中影响了其他将士。
然而此刻,陈渡安然立于高台之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