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他全力感知,试图捕捉那丝颤动规律的瞬间——
【叮!检测到宿主主动尝试感知宏观时空微弱扰动(引力波),并触及初级信息感知边界。触发条件符合,新整活任务发布!】
【任务名称:家居物理学家!用水杯和激光笔“捕捉”引力波!】
【任务要求:在直播中,使用一个盛满清水的透明玻璃杯、一支激光笔、一面小镜片(可选)以及一些日常物品(如牙签、橡皮筋等),搭建一个极其简陋的“光学干涉仪”模型。通过演示激光光束经过水面反射或折射后,光斑位置可能出现的、极其微小的、非环境因素引起的“规律性抖动”或“干涉条纹变化”,来“声称”自己捕捉到了引力波的间接证据。变化需有直播画面记录,且需“意外”地与已知的、公开的强引力波事件(如LIGO/Virgo合作组已公布的某次黑洞合并事件的大致时间)在时间上存在巧合。】
【任务奖励:【微观时空度规扰动探测与解析技术(初级)】(核心:基于极高精度光学/电磁学测量局部时空曲率微小变化的原理与方法,微弱信号提取与噪声抑制算法,为下一代引力波天文台及惯性导航系统提供理论基石)。】
【整活道具:【时空涟漪共鸣水晶(微粒)】(将置入水中,对特定频段、极微弱的时空度规扰动产生极其微小但可被特定光学手段放大的共振效应)。【光学稳定锚(微型)】(将确保激光笔本身抖动降至最低,突出水面反射光的“异常”抖动)。【数据巧合发生器】(将轻微影响直播设备的时间戳,使其与某个已公开的引力波事件时间窗口产生“令人惊讶的”重叠)。】
【整活提示:时空如水面,质量是投入其中的石子。你的水杯不是LIGO,但可以成为通向理解其原理的、最“接地气”的桥梁。重点是“巧合”与“现象展示”,而非精确测量。】
来了!林墨心中一动,脸上却不动声色,继续对着镜头(假装)专注地观察水面:“看!好像……好像真的有点不一样!你们看这水面的倒影,是不是在极其轻微地……晃动?不是我手抖!是水自己在动!”
弹幕:
“???哪里动了?”
“主播你眼花了吧?”
“心理作用,绝对是心理作用!”
“我截图对比了,没变化啊!”
林墨(假装)激动起来:“不行,这样看不明显!我们需要更科学的方法!等我改造一下!”
他立刻下播(留下观众一片“又吊胃口”、“肯定是去找特效了”的吐槽),开始准备下一次正式直播所需的道具。
几天后,新的直播标题出现:《颠覆物理!我用一杯水和激光笔,抓住了引力波的尾巴!》
直播画面里,场景布置得比之前“专业”了一点。那个玻璃水杯被放置在一个用厚重书本垫高的、看似稳定的平台上。杯口水面平静。旁边架设着一支红色的激光笔,光束水平射出,经过一个用橡皮筋和牙签固定的小镜片(角度微微调整过),精确地照射在水杯中央的水面上,反射光斑投射在两米外的白色墙壁上,形成一个清晰的红色光点。
“兄弟们,欢迎来到我的家庭实验室!”林墨穿着那件标志性的(cos用)白大褂,表情严肃,“今天,我们要进行的,是一次可能载入史册的尝试!用最廉价的材料,复现高端引力波探测器的基本原理——激光干涉测量法!”
他指着墙上的光斑:“看,这是我们的‘探测器读数’。任何引起水面极其微小振动的因素,都会导致反射光斑的位置发生变化。而我们今天要屏蔽一切常规干扰,只等待那来自宇宙深处的、穿越时空的涟漪——引力波!”
他(假装)详细介绍了如何用海绵垫隔离桌面震动,如何关闭门窗避免气流,如何让家人保持安静等等。整个装置看起来依然十分儿戏,但那束稳定的激光和墙上的光斑,却莫名有了一丝“科学实验”的仪式感。
弹幕混合着鼓励、嘲讽和看热闹。
“好家伙,我直接好家伙!”
“LIGO的工程师看了要流泪。”
“坐等光斑纹丝不动。”
“我赌五毛,光斑会掉下来(物理)。”
“办公室”内,技术人员们已经习惯了林墨的这种操作模式。他们启动了所有能调动的、监测微观时空扰动的实验设备,虽然不指望能直接探测到引力波,但至少要记录下林墨装置周围任何异常的空间参数变化。
“实验开始!”林墨(假装)郑重宣布,然后(假装)屏息凝神,和所有观众一起,紧紧盯着墙上的红色光斑。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光斑极其稳定,肉眼根本看不出任何移动。
弹幕开始出现“无聊”、“浪费时间”、“果然翻车”的言论。
林墨(假装)有些焦躁,开始(假装)检查设备,这里摸摸,那里碰碰。“奇怪,理论没错啊……难道是今天宇宙比较平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